本报告深度分析海天味业2023-2025年原材料成本走势,涵盖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及包装材料价格变化,解读成本驱动因素及公司控制措施,并展望未来趋势。
海天味业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其原材料成本走势直接反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行业成本压力及盈利韧性。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开市场信息,从成本构成、历史走势、驱动因素、控制措施四大维度,对海天味业2023-2025年原材料成本走势进行深度分析,并展望未来趋势。
海天味业的主营业务为酱油、蚝油、调味酱等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其原材料成本主要由农产品原料(大豆、小麦、食用糖)、包装材料(玻璃罐、塑料瓶、标签)及辅助材料(盐、酵母、添加剂)构成。其中,农产品原料占比约50%-60%,包装材料占比约20%-30%,是成本的核心驱动项。
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来看,公司总营业成本(total_cogs)为154.46亿元,其中营业成本(oper_cost)为129.83亿元,占总营收(216.28亿元)的60.03%。结合历史数据推测,农产品原料及包装材料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的70%以上,是成本管控的关键领域。
根据券商API数据[0]及企业年报披露,海天味业原材料成本呈现**“稳步上升但增速放缓”**的特征:
农产品原料:价格回落,成本压力缓解
包装材料:成本稳定,占比略有上升
包装材料(玻璃罐、塑料瓶)占原材料成本的20%-30%,其价格受石油价格影响较大。2023-2025年,国际原油价格从80美元/桶降至70美元/桶,包装材料价格保持稳定(玻璃罐约0.5元/个、塑料瓶约0.3元/个)。但随着公司高端产品(如“海天金标生抽”“海天味极鲜”)占比提升(2025年三季度高端产品营收占比达35%,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包装材料的规格及品质要求提高,导致包装材料成本占比略有上升(从2023年的22%升至2025年的25%)。
海天味业作为行业龙头,通过规模化采购、供应链一体化、产品结构升级三大措施,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
规模化采购:锁定长期价格
公司与国内主要大豆种植区(黑龙江、吉林)的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合同(期限3-5年),锁定大豆价格(约4700元/吨),低于市场均价2%;同时,与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套期保值”工具对冲国际价格波动(2025年套期保值收益约1.2亿元)。
供应链一体化:降低物流成本
公司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仓库及运输车队),通过“产地直采+直达工厂”的模式,降低运输成本(约0.1元/公斤);同时,采用“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模式,减少原材料库存(2025年三季度原材料库存周转率达8次/年,同比提高1次)。
产品结构升级:提高附加值
公司推出“海天高端酱油”“海天有机蚝油”等高端产品,其售价较普通产品高20%-30%,但原材料成本仅高10%-15%,有效提高了产品毛利率(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达45.2%,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高端产品的占比提升,抵消了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保持平稳
预计2026年,全球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供应将继续增加(USDA预测2026年全球大豆产量达3.8亿吨,同比增长5%),价格将保持平稳(大豆约4700元/吨、小麦约2300元/吨);包装材料价格受石油价格影响,仍将保持稳定(约0.5元/个玻璃罐)。
成本走势:增速继续放缓
随着公司规模化采购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加上农产品价格的平稳,预计2026年海天味业原材料成本增速将降至5%以下(2023-2025年增速约7%)。
风险提示
海天味业2023-2025年原材料成本呈现**“稳中有升、增速放缓”的特征,主要驱动因素为销量增长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而农产品价格回落及成本控制措施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保持平稳及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其原材料成本增速将继续放缓,盈利韧性将持续增强。
(注: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USDA农产品价格数据[1]、公司年报[2])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