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乐惠国际精酿啤酒定价策略,探讨其技术优势、中高端定位及区域优化,揭示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差异化优势。
乐惠国际(603076.SH)作为国内啤酒酿造装备行业的领导者,2018年依托装备产业链延伸进入精酿鲜啤领域,推出“鲜啤三十公里”品牌,聚焦“不过滤、不杀菌、内含活酵母”的鲜啤标准。本文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逻辑,对其精酿啤酒定价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定价的核心逻辑、定位及潜在优化方向。
乐惠国际的核心优势在于啤酒酿造装备的技术积累(拥有30多项核心知识产权,主导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其精酿啤酒业务本质是“装备技术+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延伸。这种协同效应为定价策略提供了两大支撑:
乐惠国际进入精酿市场时,工业啤酒(如青岛、雪花)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但精酿啤酒(占比约5%)处于高速增长期(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15%)。公司选择中高端精酿鲜啤作为切入点,避开工业啤酒的价格战,聚焦“新鲜、品质、健康”的消费需求。
根据行业常规,工业啤酒(如500ml瓶装)终端价约3-5元,进口精酿(如福佳白)约15-25元。“鲜啤三十公里”作为国产精酿,定价大概率处于10-20元/500ml区间(结合其“鲜啤”属性及品质定位),既高于工业啤酒的“性价比”定位,又低于进口精酿的“高端溢价”,形成“品质与价格平衡”的差异化优势。
乐惠国际拥有宁波、南京等3个生产基地,精酿鲜啤的“鲜”属性(保质期短,需冷链配送)决定了其销售半径有限(“三十公里”品牌名暗示了这一逻辑)。因此,区域定价策略可能呈现:
“鲜啤三十公里”的产品结构可能围绕消费场景设计,不同规格对应不同定价:
精酿啤酒的核心成本包括:
根据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总收入9.5亿元,营业成本7.1亿元),整体毛利率约25.3%((9.5-7.1)/9.5)。精酿啤酒的毛利率通常高于工业啤酒(约15%-20%),低于进口精酿(约30%-40%),符合乐惠国际“中高端性价比”的定价定位。其装备优势(降低设备成本)是保持毛利率的关键,若精酿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目前未披露细分数据),整体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
乐惠国际的核心优势是装备技术,因此定价策略需强化“技术赋能品质”的认知:
乐惠国际精酿啤酒的定价策略以**“技术+品质”为核心**,定位中高端差异化市场,通过区域成本优势与场景化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了“价格与品质的平衡”。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较2023年预减(-61.08%至-45.95%)有所恢复),说明其定价策略有效支撑了精酿业务的增长。
未来,随着精酿啤酒市场的进一步扩容(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500亿元),乐惠国际可通过强化“鲜啤”品牌认知(如线下体验店、冷链物流升级)、拓展高端产品线(如合作酿酒师款)及优化区域定价(如增加生产基地,扩大销售半径),进一步提升定价策略的有效性,巩固其在精酿市场的竞争力。
(注:本文部分定价数据基于行业常规及公司公开信息推断,因未获取直接定价信息,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