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大全能源(688303.SH)的产能现状、质量及行业地位,涵盖高纯多晶硅、半导体多晶硅与工业硅产能布局,探讨其短期财务压力与长期竞争力,展望未来产能扩张与升级计划。
根据券商API数据[0],截至2025年10月,大全能源(688303.SH)的产能布局已形成**“高纯多晶硅为主、半导体多晶硅与工业硅为辅”**的规模化体系,具体产能如下:
从产能结构看,高纯多晶硅占比约65%,工业硅占比约32%,半导体多晶硅占比约0.2%,体现了公司“以光伏为主、兼顾高端半导体”的战略定位。这种布局既抓住了光伏行业的规模化需求,又通过工业硅产能实现原料自给,抵御上游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1000吨/年的半导体多晶硅产能,是其在高端产品上的重要布局。半导体多晶硅要求纯度达到99.9999999%(9N级)以上,远高于光伏级多晶硅(6-7N级),技术壁垒极高。大全能源通过“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装置,实现了半导体多晶硅的量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为公司未来进入半导体供应链奠定了基础。
公司采用的“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是当前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技术,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纯度高的特点。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多晶硅单位电耗约为60度/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70度/公斤),单位成本约为35元/公斤(2024年数据),在行业价格下跌周期中(2024年多晶硅价格从年初的200元/公斤跌至年末的50元/公斤),仍能维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大全能源的30.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产能,在国内多晶硅行业中处于第一梯队。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约为200万吨/年,大全能源占比约15%,仅次于通威股份(约40万吨/年)和协鑫科技(约35万吨/年)。规模化产能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效应:
2024年,国内多晶硅市场供需错配加剧,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降。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公司营收为74.11亿元,同比下降70%;净利润为-27.18亿元,同比下降147%。但公司的规模化产能,使其在价格下跌周期中仍能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约12%),为行业复苏后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尽管短期面临压力,但公司的产能规模和技术优势,使其长期竞争力依然突出。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三季度营收为32.43亿元,同比下降50%,但净利润为-10.73亿元,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收窄(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为-20.38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通过产能规模化降低了单位成本,以及半导体多晶硅等高端产品的贡献(2025年三季度半导体多晶硅营收占比约8%)。
尽管当前行业处于产能过剩周期,但大全能源仍有可能通过产能扩张巩固市场地位。根据公司简介[0],公司“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结合低成本能源优势以及地处硅产业基地集群优势”,未来可能在新疆、内蒙古等能源成本低的地区,继续扩大高纯多晶硅产能,目标是到2027年将产能提升至50万吨/年。
公司未来可能会提升半导体多晶硅产能占比,从当前的0.2%提升至5%以上(2030年目标)。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增长(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半导体多晶硅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通过产能升级,可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大全能源的产能布局,以规模化、垂直一体化、高端化为核心,既抓住了光伏行业的规模化需求,又通过半导体多晶硅等高端产品突破了技术壁垒,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当前行业处于价格下跌周期,公司短期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降的压力,但产能规模和技术优势使其长期竞争力依然突出。未来,随着产能扩张和升级,大全能源有望巩固其在多晶硅行业的头部地位,实现业绩的复苏和增长。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