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天合光能储能业务的全球布局、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探讨其从光伏龙头向光储智慧能源领导者的转型路径及未来增长潜力。
天合光能(688599.SH)作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逐步从光伏产品制造商向“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转型。储能业务作为其“智慧能源”板块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公司从“单一光伏”向“光伏+储能”一体化转型的战略使命。本文从业务布局、技术优势、市场表现、产能布局、政策影响等维度,对天合光能储能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深度分析。
天合光能的业务结构分为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其中“智慧能源”板块涵盖储能系统、光伏发电及运维、智能微网、能源云平台等业务,储能是该板块的核心增长点。
天合光能的储能业务覆盖户用、工商业、电网级三大场景:
公司将储能业务与光伏业务深度融合,强调“光伏+储能”的协同效应。例如,其“天合跟踪支架+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跟踪支架提高光伏电站效率,结合储能系统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提升电站整体收益。这种一体化模式不仅增强了客户粘性,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区别于单纯的储能设备制造商。
天合光能的储能技术优势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光伏技术的协同效应。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公司研发费用达12.7亿元,占总收入的2.54%(总收入499.7亿元)。研发投入主要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等核心技术的升级:
天合光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积累(如TOPCon电池、高效组件)为储能业务提供了成本优势。例如,其TOPCon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26%**以上(2024年数据[0]),降低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从而降低了“光伏+储能”系统的整体成本,提高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
尽管没有公开的储能业务分项收入数据,但根据行业报告[1],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计达150GWh(同比增长35%),天合光能的储能业务出货量约占全球5%(约7.5GWh),进入全球前5名。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天合光能的储能客户包括光伏电站开发商、电网公司、工商业企业等。例如,2024年公司与阿联酋某电力公司签订2GWh电网级储能项目,为当地电网提供调峰服务;2025年与美国某户用光伏厂商合作,推出“光伏+储能”套餐,覆盖10万户家庭。
天合光能的储能产能布局与光伏产能协同,主要分布在亚洲、中东、北美等地区:
根据公司规划,2026年储能产能将扩张至20GWh,其中锂离子电池产能占比70%,液流电池产能占比30%(应对长时储能需求)。
中国“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储能作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环节”,受到政策大力支持:
这些政策为天合光能的储能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尽管没有公开的储能业务分项收入,但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0],“智慧能源”板块收入占比约15%(约120亿元),其中储能业务贡献了60%以上(约72亿元)。随着储能市场的增长,预计2025年“智慧能源”板块收入将增长25%(约150亿元),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70%(约105亿元)。
此外,储能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光伏产品(约25% vs 18%),主要因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附加值更高。储能业务的增长将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改善盈利结构。
尽管面临挑战,天合光能的储能业务仍具有长期增长潜力:
天合光能的储能业务作为“智慧能源”板块的核心增长点,通过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的研发投入、全球化产能布局,已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引擎,支撑公司从“光伏龙头”向“光储智慧能源领导者”的转型。
尽管面临竞争与技术风险,但天合光能的协同优势与战略布局使其在储能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长期前景向好。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