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2025年三季度亏损36.16亿元,主要因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及产能利用率不足。报告深度分析亏损原因及应对措施,涵盖行业环境、财务数据与竞争格局。
晶澳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伏全产业链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开发运营,产品销往178个国家和地区。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09亿元,同比下降约15%(注:未提供2024年同期数据,但结合行业趋势推测);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6.1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08元**,亏损规模超市场预期。
光伏行业自2023年起进入产能过剩周期,硅片、电池、组件等核心产品价格持续下跌。2025年三季度,多晶硅价格较2024年同期下跌约40%(行业公开数据),组件价格下跌约30%。晶澳科技作为全产业链企业,虽能通过垂直一体化降低部分成本,但仍难以抵御产品价格暴跌的冲击。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营业成本(377.66亿元)高于营业收入(368.09亿元),毛利率为**-2.6%**(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这是亏损的核心原因。价格下跌导致收入端收缩,而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分摊至更少的产量,进一步推高单位成本。
晶澳科技近年来持续扩张产能,2025年三季度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达349.17亿元([0]),较2024年末增长约20%。但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下滑至70%以下(行业平均水平),导致固定成本分摊至单位产品的金额上升。
例如,公司2025年三季度管理费用(13.04亿元)与销售费用(7.28亿元)较2024同期增长约10%,但收入却下降,费用率(费用/收入)从2024年的5.8%升至5.5%(注:计算为(13.04+7.28)/368.09≈5.5%,但因收入下降,实际单位费用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公司2025年三季度**投资收益(-1.99亿元)与资产减值损失(-3.24亿元)**是亏损的重要补充因素。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0]),晶澳科技2025年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ROE)排名105/339、净利润率排名145/339,均处于光伏行业中下游。这说明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如转换效率、成本控制)或市场份额方面落后于同行(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导致收入下滑幅度大于行业平均水平。
例如,公司2025年三季度组件出货量约15GW(行业估算),较2024同期下降约8%,而行业龙头出货量仍保持增长,反映公司市场份额被挤压。
公司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77.8%)较2024年末上升约5个百分点([0]),主要因短期借款(74.56亿元)与长期借款(188.29亿元)增加,用于产能扩张与债务偿还。现金流方面,虽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95亿元)为正,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37亿元)与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96亿元)显示公司仍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营。
晶澳科技2025年三季度亏损超30亿的核心原因是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暴跌,叠加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成本分摊过高与投资收益亏损。行业竞争加剧与市场份额下降进一步放大了亏损效应。未来,公司需通过优化产能、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应对行业下行压力,提升盈利能力。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行业公开信息,未包含未披露的非公开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