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股份液相法量产硫化锂在技术、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及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适配高端固态电池需求,助力企业占据行业制高点。
硫化锂(Li₂S)作为固态电池的核心电解质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商业化,硫化锂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天际股份(002759.SZ)作为国内较早布局硫化锂量产的企业,采用液相法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其技术路径相较于传统固相法、气相法具有显著优势。本报告从技术特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产能扩张及行业竞争力等维度,系统分析天际股份液相法量产硫化锂的核心优势。
传统硫化锂生产主要采用固相法(Li₂CO₃与S高温反应)和气相法(Li蒸气与S蒸气反应),但存在明显缺陷:
天际股份采用的液相法(又称“溶液合成法”),以锂盐(如LiOH)和硫化剂(如H₂S)为原料,在液相环境中进行反应。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
液相法的低能耗特性直接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源成本。据行业数据,固相法生产1吨硫化锂需消耗约2.5吨标准煤,而液相法仅需1.2吨,能耗成本下降约52%。此外,液相法的原材料利用率更高(Li⁺转化率>95%),相较于固相法(<85%),可减少锂资源浪费。
结合天际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行业排名:净利润率1067/339,位列行业前31.4%),其高净利润率部分源于液相法的成本控制能力。假设硫化锂单价为20万元/吨,液相法的单位成本较固相法低约3-4万元,显著提升产品毛利率(预计高于行业平均15-20个百分点)。
固态电池对硫化锂的纯度(>99.9%)和颗粒均匀性要求极高,因杂质会导致电解质离子导电性下降,颗粒不均匀则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天际股份液相法生产的硫化锂,通过多级过滤和重结晶工艺,可将杂质含量(如Na⁺、K⁺、Cl⁻)控制在10ppm以下,远低于行业标准(50ppm)。
此外,其球形颗粒形貌(平均粒径5μm)可提高电解质膜的致密度(>95%),降低电池内部电阻,提升能量密度(比传统固相法产品高10%-15%)。目前,天际股份的硫化锂产品已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认证,进入其固态电池供应链。
液相法的生产设备(如反应釜、结晶器)均为标准化设备,可通过增加设备数量快速扩张产能。天际股份2025年上半年产能已达500吨/年,计划2026年扩建至2000吨/年,而固相法产能扩张需重新建设高温窑炉,周期长达18-24个月,液相法仅需6-8个月。
此外,液相法的生产过程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如PLC系统监控反应温度、pH值),降低了人工成本(较固相法减少约40%),且产品一致性更高(批次间纯度差异<0.1%)。
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并将“绿色制造”作为重点方向。液相法的低能耗、低排放特性,使其符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可享受税收优惠(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环保设备补贴)。
天际股份的液相法工艺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生产过程的废水、废气排放量较固相法减少约60%,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客户(尤其是海外客户)的信任度。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2025年上半年),天际股份的**ROE(1985/339)**位列行业前58.5%,**净利润率(1067/339)**位列前31.4%,**EPS(2657/339)**位列前78.4%,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财务表现源于其液相法硫化锂的高附加值(售价较固相法产品高20%-30%)和成本控制能力。
此外,天际股份在硫化锂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申请12项发明专利)和客户资源(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建立长期合作),使其在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据GGII预测,2026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硫化锂需求将达1.2万吨,天际股份的产能扩张计划(2026年2000吨/年)有望使其占据约16.7%的市场份额。
天际股份采用液相法量产硫化锂,其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先进性(温和反应条件、高纯度、颗粒可控)、成本竞争力(低能耗、高原材料利用率)、产能扩张能力(快速规模化)及环保合规性(符合双碳目标)。这些优势不仅支撑了企业的高财务表现(高净利润率、ROE),更使其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占据了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未来,随着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天际股份的液相法硫化锂产品有望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建议关注其产能扩张进度及客户订单情况。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