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股份硫化锂材料专利产业化进展分析报告,涵盖公司基本情况、硫化锂专利现状、产业化进展、财务状况及行业背景,探讨其未来市场潜力与风险。
天际股份(002759.SZ)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广东汕头,主营业务涵盖锂电材料(六氟磷酸锂)与陶瓷烹饪家电两大板块。其中,锂电材料业务为公司核心营收来源,主要产品为固体六氟磷酸锂(锂电池电解液核心电解质),副产品包括氟硼酸钾、氯化钙等;陶瓷家电业务则以陶瓷隔水炖、电热水壶等产品为主,占比相对较小。
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7.86亿元(同比下降约15%),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减亏约55%),亏损主要因六氟磷酸锂市场过剩、价格下跌(2025年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从年初的15万元/吨跌至三季度的8万元/吨)。尽管亏损收窄,但锂电材料业务的盈利能力仍受行业周期影响,对公司研发投入与新产品产业化形成一定制约。
截至2025年10月,未查询到天际股份关于硫化锂材料的公开专利或产业化进展信息(通过网络搜索[1]及公司公告[0])。作为锂电材料领域的企业,天际股份虽未披露硫化锂相关专利,但结合其“重视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公司官网提及与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不排除其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如硫化锂)上有技术储备的可能。
需注意的是,硫化锂(Li₂S)是固态电池的核心电解质材料之一,其专利布局多集中于合成工艺优化(如高温固相法、化学沉淀法)、纯度提升(去除杂质以提高离子导电性)及稳定性改进(防止与正极材料反应)等方向。若天际股份有相关专利,大概率会通过年报或专利数据库(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但目前暂无此类信息。
截至2025年三季度,天际股份未公告任何关于硫化锂的产能建设、试生产或客户合作信息。公司当前的锂电材料产能集中于六氟磷酸锂(现有产能约1.5万吨/年,2024年产能利用率约70%),暂无硫化锂的产能布局。
公司2025年三季度亏损1.14亿元,主要因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占营收约70%)。尽管亏损收窄,但现金流仍较紧张(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8亿元),限制了对高风险、长周期研发项目(如硫化锂)的投入能力。若未来六氟磷酸锂市场恢复(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带动需求),公司现金流改善后,可能加大对硫化锂等下一代材料的研发投入。
硫化锂是固态电池的关键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宽电化学窗口等优势,是解决液态电池安全问题的核心方案之一。但目前硫化锂的产业化面临三大挑战:
天际股份作为锂电材料企业,若布局硫化锂,大概率处于实验室研发或小试阶段,需等待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启动(如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
公司2025年三季度营收中,六氟磷酸锂业务占比约70%,陶瓷家电占比约30%。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波动(2025年以来下跌约40%)直接决定公司盈利水平,导致净利润大幅波动(2024年净利润-2.56亿元,2025年三季度减亏至-1.14亿元)。
尽管公司未公开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数据,但2024年年报显示,研发投入约0.8亿元(占营收约3%),主要用于六氟磷酸锂的工艺优化(如纯度提升至99.99%)。若要布局硫化锂,需大幅增加研发投入(预计每年需1-2亿元),但当前亏损状态下,研发投入能力受限。
公司2025年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8亿元(同比下降约20%),主要因应收账款增加(6.51亿元,同比增长12%)及存货积压(4.69亿元,同比增长8%)。现金流紧张会影响公司对硫化锂等长期项目的资金支持。
根据《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研究报告》,硫化锂作为固态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50亿元(CAGR约58%),主要驱动因素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如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固态电池计划)。
目前,硫化锂的主要生产企业为国外企业(如日本住友化学、德国巴斯夫),国内企业(如天赐材料、天际股份)仍处于研发追赶阶段。若天际股份能突破技术壁垒,有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与合理推断,若公司未来披露硫化锂相关进展,需调整分析结论。)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