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天合光能2025年三季度海外市场表现,涵盖财务数据、全球布局、政策影响及未来策略,揭示其面临的挑战与增长机遇。
天合光能(688599.SH)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企业,海外市场是其核心收入来源之一。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呈现“需求增长与价格下行并存”的格局,叠加美国IRA法案、欧洲CBAM政策等贸易壁垒影响,天合光能海外业务面临多重挑战。本报告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及行业公开信息,从财务表现、市场布局、竞争环境、政策影响等维度,对其海外市场现状及趋势进行深度分析。
天合光能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营收499.70亿元(同比下降约15%,基于2024年同期数据推测),其中海外市场收入占比约55%(公司历史海外占比通常在50%-60%之间),即海外收入约274.84亿元。但受组件价格大幅下跌(2025年全球组件均价较2024年下跌约30%)影响,海外收入绝对值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20%。
利润端,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3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主要原因是:
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8.55亿元(同比增长约12%),主要来自海外客户预付款及应收账款回收改善;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9.33亿元(同比扩大约40%),主要用于东南亚(越南、泰国)及欧洲(西班牙、波兰)产能扩建(2025年海外产能计划增加10GW,总产能将达50GW)。
资产负债表显示,总资产1238.27亿元(同比增长约8%),其中海外资产占比约40%(如东南亚工厂、海外电站项目);资产负债率78.0%(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主要因海外产能扩张的债务融资(三季度新增海外贷款22.58亿元)。
天合光能海外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占海外产能60%)和欧洲(占30%),其中东南亚产能(如越南的15GW组件工厂)主要用于规避美国IRA法案的关税限制(通过“东南亚组装+美国市场”模式,满足IRA对“自贸伙伴”的要求);欧洲产能(如西班牙的5GW TOPCon电池工厂)则针对欧洲CBAM政策,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电)生产,降低碳排放成本,符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要求。
此外,公司在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中东及非洲(沙特、阿联酋)的产能布局(2025年计划新增5GW),旨在拓展新兴市场,应对欧美市场的竞争压力。
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行(三季度均价约0.25美元/瓦,同比下跌30%),主要因硅料价格下跌(2025年硅料均价约15美元/公斤,同比下跌40%)及产能过剩(全球组件产能达1000GW,需求约700GW)。天合光能海外组件价格较2024年下跌约25%,但成本下降速度慢于价格(硅料成本占组件成本的40%,下跌约35%,但运输成本、人工成本上升约10%),导致海外业务毛利率由2024年的12%下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5%(接近盈亏平衡点)。
全球光伏需求仍将保持增长(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达800GW,同比增长20%),其中新兴市场(如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需求增长较快(预计增长30%),而欧美市场(美国、欧洲)需求增长放缓(预计增长10%)但对高效组件(如TOPCon、HJT)的需求增加(占比将达60%)。
天合光能海外市场2025年三季度虽面临价格下跌、成本上升、贸易壁垒等挑战,但通过全球产能布局、技术升级、客户资源等核心优势,仍保持了全球组件市场份额第二(约18%)的地位。未来,随着全球光伏需求的增长及技术升级,天合光能海外市场有望实现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26年海外收入增长15%)和盈利改善(毛利率回升至8%),但需应对贸易政策及价格竞争的持续压力。
关键数据总结(2025年三季度):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