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情况,包括政策背景、市场需求、技术布局、财务表现及未来挑战与机遇,揭示其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竞争优势与增长潜力。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加速发展期。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辆”,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将重卡电动化纳入重点领域。此外,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2021年7月起全面执行)使得传统燃油重卡的排放成本大幅上升,新能源重卡(纯电、混动、氢燃料电池)成为物流企业降低长期运营成本的关键选择。
物流行业作为重卡的核心应用场景,其运营成本中燃油费用占比高达30%-40%。新能源重卡的电/氢燃料成本显著低于燃油(以纯电重卡为例,每公里运营成本约0.5-0.8元,较燃油车低30%-50%),且在城市配送、港口运输等固定路线场景下,续航里程(纯电重卡普遍达到200-300公里)已能满足需求。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销量约12万辆,同比增长52%,占重卡总销量的8.5%,预计2025年销量将突破15万辆,占比提升至10%以上。
中国重汽作为传统重卡龙头(2024年重卡总销量约18万辆,市场份额12%),早在2018年便启动新能源重卡研发,目前已形成“黄河”系列新能源产品矩阵:
中国重汽通过“自主研发+产业链整合”模式,实现了新能源重卡核心技术的突破:
为应对新能源重卡的增长需求,中国重汽于2023年启动“济南新能源重卡基地”建设,规划年产能10万辆,涵盖纯电、混动、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生产。该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产,将成为中国重汽新能源业务的核心产能支撑。
根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三季度),中国重汽实现总收入404.90亿元,同比增长11.2%(2024年同期为364.20亿元);净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15.6%(2024年同期为12.8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89元,保持稳定增长。整体财务状况稳健,为新能源业务的研发与产能建设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
尽管新能源重卡目前占总销量的比例仍较低(2024年约5%),但收入增速显著高于传统业务。据公司年报披露,2024年新能源重卡业务收入约25亿元,同比增长80%,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3%提升至7%。预计2025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将突破40亿元,占比提升至10%,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能源重卡的毛利率(约15%-20%)高于传统燃油重卡(约10%-12%),主要得益于: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销量约1.2万辆,市场份额10%,排名行业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宁德时代)。其中,纯电重卡销量约0.8万辆,占公司新能源销量的67%;氢燃料电池重卡销量约0.1万辆,占比8%,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重汽作为传统重卡龙头,拥有完善的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如京东物流、顺丰物流、中远海运等)。这些客户在采购传统重卡的同时,也逐步引入新能源重卡,形成“传统+新能源”的组合采购模式。例如,2024年京东物流向中国重汽采购了2000辆纯电重卡,用于城市配送场景。
中国重汽传统重卡出口量连续10年位居行业第一(2024年出口约3万辆,占总销量的17%)。新能源重卡借助这一优势,已逐步进入东南亚、中东等市场。2024年,中国重汽向泰国出口了500辆纯电重卡,用于当地的港口运输;向沙特阿拉伯出口了2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用于沙漠地区的物流运输。
中国重汽作为传统重卡龙头,通过“全谱系产品布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传统渠道协同”的策略,在新能源重卡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尽管面临成本、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和技术进步,新能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预计2025年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销量将达到2万辆,占总销量的11%,收入占比提升至10%以上,保持行业前三的地位。
(注:报告中行业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麦肯锡等第三方机构;财务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市场份额数据来源于中汽协。)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