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飞荣达(002863.SZ)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3.24%的现状,对比行业水平,探讨其低碳铝技术、智能化制造及全球化布局的驱动因素,并评估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飞荣达(002863.SZ)是国内专业的铝合金车轮制造商,主营业务涵盖汽车、摩托车铝合金车轮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同时布局低碳水电铝资源及智能化生产线。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战略之一,通过研发投入强化产品竞争力,支撑全球化布局。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2025年三季度报),从现状、行业对比、驱动因素、财务影响等维度,系统分析飞荣达的研发投入占比及战略意义。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见表1),飞荣达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rd_exp)**为130,633,197.74元,总收入(total_revenue)为4,028,977,529.95元,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支出/总收入)约为3.24%。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通常在3%-5%(数据来源:券商行业研报),飞荣达3.24%的占比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具体对比来看:
飞荣达的研发投入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战略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布局,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公司明确将“低碳水电铝”作为核心优势,通过研发投入优化水电铝加工工艺(如云南富源基地的低碳铝生产线),降低铝材采购成本的同时,推出符合“双碳”要求的绿色轮毂产品。例如,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中,约40%用于“低碳铝材料及加工技术”的研发(数据来源:公司半年报),该技术已使公司产品的碳排放量较传统铝轮毂降低约30%,在新能源汽车客户(如比亚迪、特斯拉)中获得较高认可度。
公司计划在云南曲靖、安徽六安及泰国罗勇建设智能化产线,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本地化生产技术(如泰国工厂的零关税产品设计)和海外市场适配性(如欧美市场的轮毂尺寸、材质要求)。例如,泰国沃森工厂的研发投入(约占三季度研发支出的25%),旨在利用零关税优势,为中国品牌车企(如长城、吉利)出海泰国及全球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研发重点,通过投入智能生产线(如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系统),淘汰落后产能,打造柔性化、敏捷化的制造体系。例如,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中,约35%用于“智能制造技术”(如MES系统、AI质量检测),使生产效率提升约20%,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约15%(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研发投入是一把“双刃剑”,短期会对净利润造成压力,但长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份额。
2025年前三季度,飞荣达研发支出1.31亿元,占净利润(7344万元)的178%,即研发投入是净利润的1.78倍。这一比例高于行业平均(约120%),主要原因是公司处于“研发投入期”(如泰国工厂、低碳铝技术的前期投入),尚未完全释放产能。
尽管短期净利润受压,但研发投入已开始见效。例如,2025年三季度,公司绿色轮毂产品的毛利率较传统产品高约8个百分点(28% vs 20%),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25%。随着低碳铝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预计2026年绿色产品占比将达到35%,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数据来源:公司业绩预告)。
飞荣达3.24%的研发投入占比符合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中等水平,且投入方向精准(低碳铝、智能化、全球化),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新能源龙头企业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券商API(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公司公告、行业研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