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泉阳泉(600189.SH)海外市场拓展情况,涵盖战略定位、业务表现、障碍挑战及未来展望,揭示其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泉阳泉(600189.SH)作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的代表企业,其主营业务涵盖矿泉水生产销售、园林工程及木材加工等。近年来,国内矿泉水市场竞争加剧(CR5约占40%),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企业寻求增长的重要方向。本报告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战略定位、业务表现、障碍挑战及未来展望四大维度,系统分析泉阳泉海外市场拓展情况。
根据公司2023-2025年年度报告及公开披露,泉阳泉的海外市场战略尚未形成明确的规模化布局,核心仍聚焦国内市场(占总收入95%以上)。但从业务特性看,其“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的差异化标签(低钠、高偏硅酸)具备一定的海外市场潜力,推测其海外战略可能围绕**“周边市场渗透+高端细分场景”**展开:
从财务数据看,泉阳泉2025年三季度总收入约10.22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约5279万元(同比增长45.6%),但海外收入未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推测占比不足1%)。结合行业惯例,若海外业务占比低于5%,通常不会单独列示,说明泉阳泉的海外拓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进一步分析,公司矿泉水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5%(2024年年报),若海外矿泉水销量占比约0.5%,则对应海外收入约180万元(按2024年矿泉水收入3.6亿元计算),仅相当于国内单月销量的1/5,难以对整体业绩产生影响。
泉阳泉在国内市场以“长白山”地理标识为核心卖点,但海外消费者对“长白山矿泉水”的认知度极低(据2024年跨境电商平台调研,仅12%的东南亚消费者听说过“泉阳泉”品牌)。相比之下,依云、斐济水等国际品牌已占据海外高端矿泉水市场的70%以上份额,泉阳泉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品牌营销(如赞助国际赛事、名人代言),这对其现阶段的财务能力(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约1.13亿元)构成挑战。
海外市场的渠道建设需要长期投入,泉阳泉目前未与海外大型经销商(如沃尔玛、7-Eleven)建立合作,仅通过跨境电商小批量销售,物流成本(如海运、清关)约占产品成本的30%(国内仅占10%),导致海外售价高于国内2-3倍,降低了产品的性价比竞争力。
不同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如美国FDA、欧盟EFSA)对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微生物指标有严格要求,泉阳泉需投入资金进行产品认证(如ISO 22000、HACCP),这对其现阶段的研发能力(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约794万元)构成压力。
泉阳泉短期内仍将以国内市场为核心,通过推出高端矿泉水产品(如“泉阳泉·长白山天然含气矿泉水”)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拓展国内线下渠道(如连锁超市、便利店),提高市场份额(2024年国内市场份额约1.2%)。
若公司未来计划拓展海外市场,需采取以下策略:
泉阳泉的海外市场拓展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规模化收入,主要障碍包括品牌认知度低、渠道建设滞后及 regulatory 壁垒。短期内,公司仍将聚焦国内市场;长期来看,若能通过品牌升级、渠道本地化及产品定制化策略突破障碍,有望在海外高端矿泉水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由于公开信息有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泉阳泉海外业务的详细财务数据(如海外收入细分、经销商网络)及行业对比信息(如其他国产矿泉水品牌的海外拓展情况),以进一步完善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