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国中免有税业务的快速增长,涵盖财务表现、核心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2023-2025年有税业务收入CAGR达30%,占总收入22%,高端化与数字化成关键增长点。
中国中免(601888.SH)作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品运营商,其业务结构以免税为主、有税为辅,但有税业务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公司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财务数据拆解、业务布局分析、驱动因素挖掘三大维度,系统梳理中国中免有税业务的增长特征、核心逻辑及未来趋势。
根据公司2023-2025年财报数据([0]),有税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20亿元增长至2025年三季度的210亿元(前三季度),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30%,远超同期总收入(免税+有税)的18%增速。2025年前三季度,有税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2%,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
有税业务毛利率保持在25%-30%区间([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0%),主要得益于公司供应链整合能力(如与品牌商直接合作降低成本)及渠道溢价(如机场、热门旅游城市门店的高流量)。2025年前三季度,有税业务净利润贡献度从2023年的10%提升至18%,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补充。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端美妆、奢侈品、进口食品的需求持续提升。中国中免依托免税业务的品牌资源(如与LVMH、雅诗兰黛等品牌的合作),将高端品牌的有税商品引入线下门店及线上平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2025年前三季度,高端有税商品收入占比达45%,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中国中免凭借免税业务的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能够以更低成本采购有税商品(如与品牌商签订排他性协议),同时依托“中免”品牌的信任度(免税商品的品质背书),吸引消费者购买有税商品。例如,公司与香奈儿合作推出的有税美妆套装,售价较专柜低10%-15%,且销量占该品牌有税渠道的20%([0])。
有税业务面临传统百货公司(如王府井)、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的竞争,这些玩家在渠道覆盖、用户基数上具有优势。例如,2025年京东有税美妆销售额达300亿元,是中免线上有税业务的3倍。
随着渠道扩张,线下门店的租金、人力成本上升,同时为吸引消费者,公司可能降低有税商品的售价(如促销活动),导致毛利率下降。2025年前三季度,有税业务毛利率较2023年下降2个百分点(从28%降至26%)。
有税业务受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政策影响较大,若未来税收政策调整(如提高税率),可能增加公司成本。此外,线上有税业务的电商监管(如直播带货规范)也可能影响业务增长。
预计2026-2028年,有税业务收入CAGR将保持25%左右,占总收入的比例将提升至30%([0]),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公司计划2026年进入东南亚市场(如泰国、新加坡),开设有税门店,借助当地的旅游流量(如泰国年入境游客超4000万人次)实现有税业务的国际化增长。
中国中免有税业务的增长,本质是消费升级、渠道扩张、供应链优势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尽管面临竞争与政策风险,但公司通过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有望保持有税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未来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有税业务的增长将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对免税业务的依赖),同时为长期价值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