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飞荣达(002863.SZ)技术实力分析:研发投入与低碳应用

本报告分析飞荣达(002863.SZ)的技术实力,涵盖研发投入、技术资质、低碳技术应用及产业化能力,揭示其智能制造与创新优势,同时指出研发投入提升空间。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飞荣达(002863.SZ)技术实力分析报告

一、引言

飞荣达(002863.SZ)是国内专业的铝合金车轮制造商,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及型材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作为制造型企业,技术实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资质认证及自身披露的技术信息,从研发投入、技术资质、应用产业化等维度,对其技术实力进行系统分析。

二、技术研发投入分析

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的基础指标,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及资源投入力度。

1. 研发支出规模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研发支出(rd_exp)为130,633,197.74元(累计到三季度),占同期营业收入(4,028,977,529.95元)的3.24%。该比例在制造企业中处于中等水平(参考: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占比通常在3%-5%之间),说明公司已形成一定的研发投入力度,但仍有提升空间。

2. 投入方向

根据公司介绍,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 智能制造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切入点,打造柔性化、敏捷化智能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 低碳技术:利用云南、宁夏地区的低碳水电铝资源,研发低碳铝合金产品,符合“双碳”背景下的产业趋势,提升产品竞争力;
  • 产品设计与工艺优化:针对汽车、摩托车轮毂的轻量化、高强度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

三、技术资质与创新能力认证

技术资质是企业技术实力的官方认可,反映其在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方面的行业地位。

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及子公司(云南摩轮公司、今飞智造摩轮公司)均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介绍[0]),这是对企业研发投入、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综合认可。

2. 专精特新企业

2021年度,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介绍[0]),体现了其在铝合金轮毂领域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新颖化优势。

3. 企业技术中心

子公司云南富源今飞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二十五批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介绍[0]),标志着其在区域内的技术研发能力处于领先水平。

4. 创新能力排名

公司荣列2021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第78位(公司介绍[0]),反映其在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创新能力处于中上游水平。

四、技术应用与产业化能力

技术实力的最终体现是其产业化应用及市场价值转化能力。

1.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公司充分运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打造智能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监控与优化。例如,通过柔性化生产线,可快速切换产品型号,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智能化设备,提高产品精度及一致性,降低次品率。

2. 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公司利用云南、宁夏的低碳水电铝资源,就近设厂生产铝合金轮毂,不仅降低了铝材采购成本,更通过“低碳水电铝”标签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在“双碳”背景下,低碳产品已成为公司拓展市场的重要抓手,尤其契合新能源汽车对“绿色零部件”的需求(虽未明确披露新能源客户,但低碳属性符合行业趋势)。

3. 市场应用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摩托车铝合金轮毂,凭借技术积累,为中国品牌车企出海(如泰国罗勇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及售后保障(公司介绍[0])。其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及可能的新能源车型,体现了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五、技术团队与管理

技术团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公司管理层及研发团队的背景影响着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

1. 管理层背景

公司总经理张建权为本科学历,虽未具体披露技术团队规模,但公司介绍中多次提及“技术积累”“智能制造技术积累”,说明管理层重视技术研发(公司介绍[0])。

2. 研发管理

公司围绕“技术创新驱动”开展工作,通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推动研发管理规范化。例如,子公司云南富源今飞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就是研发管理能力的体现。

六、限制与不足

1. 外部信息缺失

由于未获取到专利数量、核心技术领域、客户认可等外部信息(网络搜索未找到相关结果),无法全面评估公司技术实力的行业地位(如核心技术是否具备领先性、专利布局是否完善等)。

2. 研发投入占比有待提高

3.24%的研发占比在制造企业中处于中等水平,若要进一步增强技术竞争力,需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尤其是在低碳技术、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投入。

七、结论

飞荣达的技术实力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能力低碳技术应用资质认证方面:

  • 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多项技术资质,创新能力处于区域领先水平;
  • 研发投入形成一定规模,且聚焦于智能制造、低碳等符合产业趋势的领域;
  • 技术应用已实现产业化,支撑了产品的市场拓展(如车企出海)。

但受限于外部信息缺失及研发投入占比中等,其技术实力的行业领先性核心技术壁垒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若能提高研发投入、加强专利布局及核心技术披露,技术实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注:本报告基于公司公开信息及财务数据,未包含外部专利、客户认可等信息,分析深度受限于数据可得性。)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