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以岭药业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其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及行业地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维度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岭药业作为中药龙头企业,其业务布局与乡村振兴存在天然联系——中药材种养殖基地的建设是其核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本报告基于企业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地位,对以岭药业乡村振兴相关业务的布局、影响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
根据企业公开信息[0],以岭药业在全国20个省区建设了中药材种养殖基地,涉及40余个品种,总面积达数十万亩。这些基地并非简单的原材料供应点,而是构建了“全过程可溯源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管控。
中药材种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岭药业的基地布局覆盖河北、山西、甘肃等多个中药材主产区,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例如,在河北邢台、保定等地,公司通过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及保价收购,让农民从传统粮食种植转向中药材种植,亩均收入较传统作物提升30%-50%(注:因未获取具体数据,此处为行业普遍水平推断)。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又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以岭药业的中药材基地采用“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流程”的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种植过程的实时监控(如土壤湿度、温度、农药使用情况),确保中药材的品质稳定。这种可溯源体系不仅满足了公司对高端中药产品的原材料需求(如连花清瘟胶囊、通心络胶囊等核心产品的药材供应),也为乡村中药材产业打造了“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提升了当地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企业未单独披露中药材基地的营收贡献,但从整体财务数据来看,基地的建设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支撑了主营业务的增长。
根据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2],以岭药业总营收达58.68亿元,同比增长(注:因未获取2024年同期数据,此处无法计算准确增速,但结合行业趋势,推测为稳健增长)。核心产品如连花清瘟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的收入占比超过60%,而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均来自公司的中药材基地。基地的稳定供应确保了产品生产的连续性,避免了因原材料短缺导致的产能波动。
中药材价格波动是中药企业的主要成本风险之一。以岭药业通过自建基地,实现了原材料的“自给自足”,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例如,2023年以来,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但公司因拥有自有基地,成本涨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注:此处为行业普遍情况推断)。这种成本控制能力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约为(58.68亿-47.37亿)/58.68亿≈19.3%,注:总营收58.68亿,总成本47.37亿),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以岭药业在中药行业的龙头地位(行业排名:ROE、净利润率等指标均处于行业前列[3]),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具备更强的引领能力。
公司拥有“络病理论”等核心技术,以及连花清瘟、通心络等知名品牌,这些优势为中药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市场保障。例如,公司通过“理论-临床-科研-产业”五位一体的模式,将中药材种植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药材品种,提升了基地的附加值。
作为上市公司,以岭药业具备更强的政策解读和资源整合能力。例如,公司可借助乡村振兴专项补贴、农业产业扶持资金等政策支持,扩大基地规模;同时,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如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
以岭药业通过中药材种养殖基地的建设,深度参与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虽然目前未披露具体的乡村振兴业务营收数据,但基地的建设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降低了成本风险,支撑了主营业务的增长。作为中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在乡村振兴中具备技术、品牌和资源优势,未来有望通过规模扩张、产业链延伸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有限数据整理,若需更深入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细的业务细分数据及行业对比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