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零跑汽车智能化水平分析:技术布局与行业对比

本文从技术布局、研发投入、行业对比和商业化进展四大维度,全面分析零跑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揭示其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芯片自研领域的竞争力与未来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零跑汽车智能化水平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零跑汽车(9863.HK)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行业的第二梯队玩家,其智能化水平是支撑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从技术布局、研发投入、行业对比、商业化进展四大维度,结合公开资料与行业数据,对零跑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进行系统分析。

二、技术布局:全栈自研与场景化落地

零跑汽车的智能化战略以“全栈自研”为核心,覆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核心芯片三大领域,目标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闭环能力。

1. 自动驾驶:从L2+向L3进阶

零跑的自动驾驶系统“Leapmotor Pilot”已迭代至4.0版本,核心功能包括:

  • 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2024年底推出,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10+城市,支持复杂路况下的自动变道、红绿灯识别与规避障碍物,处于行业L2+级别的第一梯队;
  • 高速NOA:已实现全国高速路网覆盖,支持0-130km/h的自动跟车与变道,成功率达95%以上;
  • L3级自动驾驶:2025年上半年启动测试,计划在2025年底前搭载于新款C11车型,目标实现“脱手脱脚”的城市道路自动驾驶。

2. 智能座舱:交互体验与算力升级

零跑的智能座舱以“多屏互动+语音控制”为特色,核心配置包括:

  • 硬件层面: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算力105K DMIPS),支持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副驾屏的三屏联动;
  • 软件层面:自研“Leap OS”操作系统,支持语音指令覆盖95%以上的座舱功能(如空调、导航、多媒体),并具备OTA升级能力(2024年完成12次版本更新);
  • 场景化功能:推出“亲子模式”“露营模式”等定制化场景,提升用户粘性。

3. 核心芯片:自研与供应链协同

零跑在芯片领域采取“自研+外购”的混合策略:

  • 自动驾驶芯片:自研“凌芯01”芯片(算力4TOPS),用于感知层的图像识别与数据处理,2024年搭载于C01车型,替代了部分英伟达Orin芯片的功能;
  • 座舱芯片:主要采用高通8155芯片,同时计划2026年推出自研座舱芯片(算力200K DMIPS),降低对第三方的依赖。

三、研发投入:持续高投入支撑技术迭代

研发投入是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0],零跑汽车2024年研发投入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8%,占营收比例约12.5%(行业平均约8-10%),高于哪吒汽车(10.8%)、威马汽车(9.5%)等竞品。

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

  • 自动驾驶:占比约45%,主要用于城市NOA算法优化与L3级技术研发;
  • 智能座舱:占比约30%,用于Leap OS的功能迭代与多屏互动技术升级;
  • 芯片:占比约25%,用于凌芯01的量产优化与下一代芯片的设计。

四、行业对比:第二梯队头部,追赶第一梯队

智能化水平来看,零跑汽车处于NEV行业的第二梯队头部,与第一梯队(特斯拉、小鹏汽车)仍有差距,但领先于传统车企(如比亚迪、长安汽车)。

1. 自动驾驶对比

企业 自动驾驶级别 城市NOA覆盖城市 高速NOA覆盖率
特斯拉 L4(FSD) 全球主要城市 100%
小鹏汽车 L4(XNGP) 20+城市 100%
零跑汽车 L2+(Leapmotor Pilot 4.0) 10+城市 100%
比亚迪 L2(DiPilot) 未覆盖 80%

2. 智能座舱对比

企业 芯片算力(DMIPS) 屏幕数量 语音控制覆盖率
特斯拉 144K(AMD Ryzen) 1 85%
小鹏汽车 105K(高通8155) 3 98%
零跑汽车 105K(高通8155) 3 95%
比亚迪 50K(自研DiLink) 2 90%

3. 研发投入对比(2024年)

企业 研发投入(亿元) 营收占比
特斯拉 120 6.5%
小鹏汽车 35 18%
零跑汽车 15.2 12.5%
比亚迪 80 5%

五、商业化进展:智能化功能渗透率提升

零跑汽车的智能化功能已实现规模化落地,2024年推出的C01、C11车型中,自动驾驶功能搭载率达70%(其中城市NOA搭载率60%),智能座舱渗透率达85%(三屏联动+Leap OS)。

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0],零跑汽车的智能化功能付费率(用户额外购买高级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包)约为15%,高于行业平均(10%),说明用户对其智能化功能的认可度较高。

六、结论与展望

零跑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处于行业第二梯队头部,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研发投入充足,商业化进展顺利。但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1. 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需加快测试进度,争取2025年底前实现量产;
  2. 芯片自研能力:凌芯01的算力(4TOPS)仍低于英伟达Orin(254TOPS),需提升下一代芯片的算力;
  3. 软件生态:Leap OS的应用商店生态仍不完善,需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者。

未来,若零跑能在上述领域取得突破,有望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成为“中国版特斯拉”的有力竞争者。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公开资料,其中2025年数据截止至6月30日。)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