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荣昌生物泰它西普(Telitacicept)在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多发性硬化(MS)的新适应症市场潜力,涵盖临床试验进展、竞争格局与2030年全球200亿美元市场规模预测。
泰它西普(Telitacicept)是荣昌生物(09995.HK)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靶点生物制剂,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通过抑制B细胞过度活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该药物于2021年12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双靶点SLE治疗药物,填补了国内SLE生物制剂的空白。
作为荣昌生物的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的研发管线延伸至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多发性硬化(MS)**等,旨在拓展适应症边界,挖掘更大市场潜力。
泰它西普的新适应症开发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目前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最快,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后期,其他适应症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见表1)。
| 适应症 | 临床试验阶段 | 主要终点 | 进展情况(2025年数据) |
|---|---|---|---|
| 类风湿关节炎(RA) | III期 | ACR20/50/70应答率 | 2024年II期试验显示,泰它西普组ACR20应答率达72%(安慰剂组41%),显著优于现有标准治疗;III期试验于2025年3月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6年公布结果。 |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 II期 | ESSDAI评分改善率 | 2025年上半年启动II期试验,旨在评估对中重度pSS患者的疗效,目前处于患者招募后期。 |
| 多发性硬化(MS) | I期 | 安全性、耐受性 | 2024年11月启动I期试验,初步结果显示药物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025年将进入剂量扩展阶段。 |
注:数据来源于荣昌生物2025年中期报告及ClinicalTrials.gov注册信息。
泰它西普的新适应症均针对高患病率、高未满足需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庞大(见表2)。
泰它西普的双靶点机制(BLyS+APRIL)是其核心竞争优势,相比单靶点药物(如BLyS抑制剂贝利尤单抗、IFN受体抑制剂anifrolumab),可更全面抑制B细胞活化,覆盖更多患者群体(见表3)。
| 药物名称 | 靶点 | 适应症 | 中国获批情况 | 2024年全球销售额 | 优势 |
|---|---|---|---|---|---|
| 泰它西普 | BLyS+APRIL | SLE(已获批) | 是 | 约15亿元(中国) | 双靶点、价格优势(医保支付后约12万元/年) |
| 贝利尤单抗(罗氏) | BLyS | SLE、RA | 是 | 约35亿美元 | 全球首个SLE生物制剂 |
| anifrolumab(阿斯利康) | IFN-α/β受体 | SLE、RA | 否 | 约8亿美元 | 靶向IFN通路,针对难治性SLE |
泰它西普的差异化优势:
基于泰它西普的适应症拓展计划(2026年预计获批RA,2028年获批pSS,2030年获批MS)及市场渗透假设(见表4),其全球及中国市场潜力预计将快速增长。
| 适应症 | 2030年患者数量(万) | 渗透率(%) | 单价(美元/年) | 市场规模(亿美元) |
|---|---|---|---|---|
| RA | 690(中重度) | 15 | 15,000 | 155 |
| pSS | 200(中重度) | 10 | 12,000 | 24 |
| MS | 238(RRMS) | 5 | 20,000 | 24 |
| 合计 | 1128 | — | — | 203 |
| 适应症 | 2030年患者数量(万) | 渗透率(%) | 单价(元/年) | 市场规模(亿元) |
|---|---|---|---|---|
| RA | 150(中重度) | 20 | 100,000 | 300 |
| pSS | 50(中重度) | 15 | 80,000 | 60 |
| MS | 2.55(RRMS) | 30 | 150,000 | 11 |
| 合计 | 202.55 | — | — | 371 |
注:渗透率假设基于同类药物(如贝利尤单抗)的市场表现(SLE渗透率约10%),单价假设基于医保谈判后的价格下降(每年降幅约5%)。
泰它西普作为全球首创双靶点生物制剂,其新适应症(RA、pSS、MS)针对多个高患病率、高未满足需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场潜力巨大。若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达370亿元,成为荣昌生物的核心增长引擎。
尽管存在临床试验风险和竞争压力,但泰它西普的双靶点优势、价格优势及给药便利性使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炸弹”药物。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荣昌生物2025年中期报告、ClinicalTrials.gov、IQVIA《2024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场报告》及WHO流行病学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