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002709.SZ)作为电池材料龙头,潜在布局固态电池业务。报告分析其技术积累、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格局,展望固态电池未来发展。
天赐材料(002709.SZ)成立于2000年,核心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其中锂电池材料是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深耕锂电池电解液业务十余年,凭借基础化学能力与工艺积累,沿一体化布局战略拓展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材料再生业务(聚焦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实现锂、铁、磷等全元素回收)。各业务板块形成了平台研发、循环经济等协同效应,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资产约251.24亿元,员工总数6511人,主营业务收入中电池材料板块占比超70%(电解液收入占比约50%,磷酸铁锂正极占比约20%),彰显了公司在电池材料领域的龙头地位。这种业务基础为公司潜在的固态电池布局提供了技术、产能与供应链支撑。
通过网络搜索[1]及券商API数据[0],截至2025年11月,天赐材料未披露关于固态电池的具体研发进展、产能规划或合作伙伴信息。公司2024年及2025年三季度财报中,亦未提及固态电池相关收入或投入。
尽管公开信息缺失,但结合公司战略与技术积累,固态电解质材料或为其固态电池业务的核心切入点:
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收入108.43亿元(同比下降约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亿元(同比下降约75%),基本每股收益0.22元。收入与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未披露固态电池相关业务,其当前对公司财务无贡献。若未来布局固态电解质,需考虑以下财务影响:
固态电池目前处于研发后期至小批量生产阶段,全球主要企业的进展如下:
作为电池材料龙头,公司在电解质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如电解液配方、离子传导率优化)是其布局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与其他固态电解质厂商(如日本住友化学、国内清陶能源)相比,公司的优势在于:
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存在界面稳定性差、离子传导率低等问题,若公司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固态电池业务延迟或失败。
固态电池的成本目前是液态锂电池的2-3倍(主要来自固态电解质与正极材料),若公司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
随着更多企业(如LG化学、松下)进入固态电池领域,固态电解质市场竞争将加剧,公司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挤压风险。
固态电池研发需持续大量投入,若公司因研发投入过大导致现金流紧张,可能影响现有业务的运营。
天赐材料作为电池材料龙头,具备布局固态电池的技术、产能与客户基础,但公开信息未披露具体进展。未来,若公司能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突破,将有望成为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关键材料供应商,缓解现有业务的周期性压力。但需注意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与竞争等风险。
从行业趋势看,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下一代方向,公司若能提前布局,将巩固其在电池材料领域的龙头地位。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未来关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披露与产能规划。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