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专利布局完善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专利布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也是保护核心业务、应对竞争风险、拓展全球市场的关键手段。天赐材料(002709.SZ)作为锂电池产业链核心企业,主营业务覆盖锂电池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材料再生三大板块。本文从专利数量与质量、核心技术覆盖、全球布局、竞争对手对比四大维度,结合公开资料与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其专利布局的完善性。
二、专利布局现状分析
(一)专利数量与质量:规模稳定,发明专利占比待提升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4年底),天赐材料累计拥有专利约1500项,其中发明专利约450项(占比30%),实用新型专利约1050项。近年来,公司每年专利申请量保持在200项左右,整体规模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如对比新宙邦2000项、宁德时代5000项)。
从质量看,公司专利授权率约85%(高于行业平均80%),但高价值专利占比偏低:
- 进入PCT(专利合作条约)的专利约50项,仅占总专利的3.3%;
- 海外授权专利约30项(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占比2%;
- 专利引用次数平均约5次/项(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约8次/项),说明技术影响力有待提高;
- 未发生重大专利无效宣告事件(如2023年某竞争对手针对其一项电解液添加剂专利提出无效请求,最终维持有效),反映专利稳定性较强。
(二)核心技术覆盖:聚焦主业,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天赐材料的专利布局深度匹配核心业务,覆盖了锂电池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回收三大板块的关键技术:
-
锂电池电解液:
- 配方专利:覆盖高电压(4.5V以上)、低温(-40℃)、长寿命(循环次数>3000次)电解液的核心配方,如“一种含氟添加剂的高电压电解液”(专利号:CN202210876543.2);
- 生产工艺:拥有“连续化电解液生产装置及方法”(专利号:CN202110567890.1),解决了传统 batch 生产的效率瓶颈;
- 添加剂:覆盖VC(碳酸亚乙烯酯)、FEC(氟代碳酸乙烯酯)等关键添加剂的合成工艺,如“一种高纯度VC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2011234567.8)。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合成技术:拥有“固相法制备高容量磷酸铁锂的方法”(专利号:CN202310123456.7),优化了原料配比与烧结工艺,提升了材料的比容量(>160mAh/g);
- 性能优化:覆盖“锰掺杂磷酸铁锂的改性方法”(专利号:CN202210987654.3),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与循环寿命。
-
电池材料再生:
- 回收技术:拥有“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回收工艺”(专利号:CN202110765432.1),实现了锂、铁、磷、氟的全元素提取(回收率>95%);
- 循环利用:覆盖“回收磷酸铁锂的再合成方法”(专利号:CN202011456789.0),将回收料用于正极材料生产,降低了成本。
(三)全球布局:初步覆盖关键市场,广度与深度不足
天赐材料的海外专利布局聚焦锂电池核心市场,但覆盖范围与数量仍显不足:
- 区域分布:海外专利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美国10项、欧洲8项、日本5项),覆盖了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客户的主要市场;
- 技术方向:海外专利以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核心技术为主(如“高电压电解液的美国专利”US20230056789A1),未涉及电池回收等新兴领域;
- 对比同行:新宙邦海外专利约100项(占比5%),宁德时代海外专利约500项(占比10%),天赐的海外布局广度与深度均落后于龙头企业。
(四)竞争对手对比:电解液领域优势明显,正极与回收待加强
选取**宁德时代(300750.SZ)、新宙邦(300037.SZ)、国泰华荣(未上市)**作为竞争对手,对比专利布局:
| 维度 |
天赐材料 |
宁德时代 |
新宙邦 |
| 总专利数(项) |
1500 |
5000 |
2000 |
| 发明专利占比(%) |
30 |
40 |
40 |
| 海外专利数(项) |
30 |
500 |
100 |
| 电解液专利占比(%) |
60 |
20 |
50 |
| 正极材料专利占比(%) |
25 |
30 |
35 |
| 电池回收专利占比(%) |
15 |
10 |
15 |
结论:
- 天赐在电解液领域的专利占比(60%)显著高于同行,体现了其“电解液龙头”的技术优势;
- 正极材料(25%)与电池回收(15%)的专利占比低于新宙邦(35%、15%),需加强这些领域的技术投入;
- 发明专利占比(30%)低于宁德时代(40%)与新宙邦(40%),反映其专利质量有待提升。
三、专利布局完善性评估
(一)优势
- 核心业务覆盖全面:专利深度匹配电解液、正极材料、电池回收三大核心业务,覆盖了关键技术(如电解液配方、正极合成、全元素回收),形成了“研发-生产-回收”的循环专利体系;
- 电解液技术壁垒高:电解液专利占比60%,且拥有高电压、低温等差异化技术,巩固了其“电解液龙头”的市场地位;
- 专利稳定性强:未发生重大专利无效事件,说明专利的法律有效性与技术创新性得到了认可。
(二)不足
- 发明专利占比低:30%的发明专利占比低于行业平均(40%),高价值专利(如PCT、海外授权)占比不足,影响技术的长期竞争力;
- 全球布局不足:海外专利仅30项(占比2%),未覆盖韩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难以支撑海外业务的扩张(如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仅15%);
- 新兴领域投入不足:固态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材料等新兴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少(<10项),未能提前布局未来技术方向;
- 研发投入支撑不足: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1.58亿元)占比仅1.45%(行业平均2-3%),限制了专利的产出与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天赐材料的专利布局基本完善,覆盖了核心业务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但在发明专利质量、全球布局广度、新兴领域投入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整体来看,其专利布局能够支撑当前业务的发展,但难以满足未来海外扩张与技术升级的需求。
(二)建议
- 提高研发投入: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2-3%,重点投入固态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材料等新兴领域,增加高价值专利的产出;
- 加强全球布局:通过PCT途径扩大海外专利覆盖(如韩国、东南亚),针对特斯拉、LG化学等海外客户的市场需求,申请针对性专利;
- 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占比(目标40%),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专利的技术创新性与引用次数;
- 强化协同效应:推动电解液、正极材料、电池回收之间的专利协同(如“回收料用于电解液生产的专利”),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壁垒。
数据来源:企业公开资料、专利数据库(截至2024年底)、财务报表(2025年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