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自研技术优势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零跑汽车(9863.HK)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派”新势力,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域自研”战略,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车机系统、底盘架构等核心领域。这种“从0到1”的技术积累,不仅构建了深厚的技术壁垒,更支撑了其产品力的快速迭代与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本文从核心技术领域、技术壁垒、商业化应用三个维度,系统分析零跑汽车的自研技术优势。
二、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优势
(一)三电系统:全栈自研的“心脏”级优势
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零跑是国内少数实现100%自研的车企之一,其技术优势集中在以下三点:
- 电池技术:CTC集成化与800V高压平台
零跑的CTC(Cell to Chassis)技术将电池直接集成到底盘结构中,取消了传统电池包的外壳,使电池与底盘形成一体化承载结构。相比传统电池包,CTC技术使车身空间利用率提升25%(例如C01车型的电池包体积利用率达78%),续航里程增加15%(同级别车型中,C01的CLTC续航达717km)。此外,零跑的800V高压平台支持超快充技术,配合250kW大功率充电桩,可实现“10分钟补能300km”,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焦虑”。
- 电机技术:油冷电机与高功率密度
零跑自研的油冷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定子油冷+转子液冷”双重冷却方案,功率密度达2.5kW/kg(行业平均约2.0kW/kg),最高效率超过97%。例如,C11车型搭载的200kW油冷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7.9秒,同时能耗低至15.9kWh/100km(同级别SUV中处于领先水平)。
- 电控技术:全自研的电机控制器
零跑的电机控制器采用“SiC(碳化硅)模块+自研算法”,开关频率达20kHz(传统IGBT模块约10kHz),效率提升3%。此外,电控系统支持“扭矩矢量控制”,可实现左右车轮扭矩分配(0-100%),提升车辆的操控性与稳定性。
(二)智能驾驶:自研芯片与全栈算法的“大脑”优势
零跑是国内少数拥有自研自动驾驶芯片的车企之一,其“凌芯01”芯片采用7nm工艺,算力达8TOPS(支持多传感器融合),可处理12路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1路激光雷达的信号。基于“凌芯01”,零跑开发了Leapmotor Pilot智能驾驶系统,具备以下优势:
- 多传感器融合能力:系统融合了摄像头(800万像素)、毫米波雷达(77GHz)、激光雷达(128线)等传感器,实现“视觉+雷达”的双重感知,对行人、车辆、障碍物的识别准确率达99.9%(在复杂路况下,如雨夜、隧道,识别距离仍保持在150m以上)。
- 全场景自动辅助驾驶:Leapmotor Pilot支持“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城市NOA”“自动泊车(APA)”等全场景功能。例如,高速NOA可实现“自动变道、跟车、上下匝道”,覆盖国内90%以上的高速路段;城市NOA支持“复杂路口转弯、礼让行人、规避非机动车”,在杭州、上海等城市的测试中,接管率低于0.5次/100km(行业平均约1.2次/100km)。
- 算法迭代速度:零跑的智能驾驶算法采用“数据闭环”模式,通过车主的实际行驶数据(每月收集1000万公里以上的道路数据)不断优化。例如,2025年推出的“Leapmotor Pilot 4.0”版本,将自动泊车的成功率从95%提升至98%,支持“斜向车位、断头路车位”的自动泊车。
(三)车机系统:全自研的“神经”优势
零跑的Leapmotor OS车机系统基于Linux内核自研,具备以下特点:
- 流畅度与响应速度:系统采用“骁龙8155芯片+12GB内存”,界面切换速度小于0.5秒(同级别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平),支持“多屏互动”(12.8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仪表屏+HUD抬头显示)。
- OTA升级能力:系统支持“全域OTA”(包括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车机系统),升级频率达“每月1次小版本+每季度1次大版本”。例如,2025年上半年,零跑通过OTA升级,为C01车型增加了“自动泊车记忆功能”(记住常用车位,下次自动驶入)和“语音控制车窗(分区控制)”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 用户生态整合:系统整合了“零跑APP”“微信”“高德地图”等应用,支持“手机远程控制”(解锁、启动、开空调)、“车机微信”(语音回复消息)、“高德地图车机版”(实时路况更新)等功能,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四)底盘技术:模块化架构与轻量化的“骨骼”优势
零跑的C平台(模块化底盘架构)支持“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的扩展,零部件通用率达70%(降低研发成本约30%)。例如,C01(轿车)、C11(SUV)、C01 EV(纯电)均基于C平台打造,底盘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系统采用“铝合金下摆臂”(轻量化设计),使车身重量减轻100kg(同级别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平)。此外,C11车型可选装空气悬架(自研),支持“高低调节”(-50mm至+50mm),提升车辆的通过性与舒适性。
三、技术壁垒与商业化应用
(一)技术壁垒:专利与研发投入
零跑的技术优势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专利积累。2024年,零跑的研发费用达25亿元(占比12%,行业平均约8%),研发人员占比达35%(其中博士占比5%)。截至2025年6月,零跑累计申请专利1200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涵盖三电系统(300件)、智能驾驶(250件)、车机系统(150件)等领域。例如,“CTC技术”拥有100件专利(其中核心专利20件),形成了“技术-专利-产品”的闭环。
(二)商业化应用:市场认可与技术输出
零跑的技术优势已转化为市场份额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零跑的交付量达12万辆(同比增长35%),在新势力车企中排名第4(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小鹏)。此外,零跑的技术已实现对外输出,例如向某传统车企提供“三电系统解决方案”(电池+电机+电控),向某科技公司提供“智能驾驶算法”(Leapmotor Pilot),实现了“技术变现”。
四、结论
零跑汽车的自研技术优势体现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车机系统、底盘技术”等核心领域,其“全域自研”战略构建了深厚的技术壁垒,支撑了产品力的快速迭代与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未来,随着“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零跑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