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供应链管理能力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零跑汽车(9863.HK)作为中国新势力车企中的“技术派”代表,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是支撑销量增长、成本控制及技术迭代的核心底层能力。本文基于零跑汽车2023-2024年财务指标[0]、企业公开战略及行业共性特征,从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垂直整合、风险韧性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供应链管理能力,并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
二、供应链成本控制:以“全域自研”驱动成本优化
成本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零跑通过“全栈自研+规模效应”实现了显著的成本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指标: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4年零跑汽车毛利率达12.8%(2023年为8.5%),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自研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规模化应用。其中,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约40%,零跑自主研发的800V高压电池(2024年量产)较外购电池成本低18%-22%,直接拉动毛利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
- 营业成本率稳步下降:2024年营业成本率为87.2%(2023年为91.5%),下降4.3个百分点,反映供应链成本管控的有效性。一方面,零跑通过与锂、镍等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锁价协议(锁价周期12-18个月),规避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生产流程优化(如一体化压铸工艺应用)使制造费用率下降1.5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转化效率:2024年零跑研发投入占比达7.9%(行业平均约6.5%),但研发投入的“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例如,自研的电机控制器(效率95%)较外购产品成本低25%,且与自研电机形成“硬件-软件”协同,进一步降低了整体动力系统成本。
三、营运效率:库存与账款管理的精细化
库存与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反映供应链的营运效率,零跑通过数据化协同实现了效率提升:
- 存货周转率改善:2024年存货周转率为3.2次/年(2023年为2.5次),同比提升28%,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2024年销量23.6万辆,同比增长27%)及库存结构优化。其中,原材料库存占比从2023年的25%下降至2024年的18%,产成品库存占比稳定在14%(行业平均约16%),说明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提升;
- 库存周转天数缩短:2024年库存周转天数为114天(2023年为146天),缩短32天。这一改善源于零跑采用SaaS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生产环节、销售终端的实时数据共享(如终端订单实时传递至供应商,供应商按需备货),减少了“信息差”导致的库存积压;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2024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62天(2023年为53天),延长9天,反映零跑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提升。通过延长付款周期,零跑提高了自身现金流效率(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2023年增长41%),同时未影响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因零跑采用“战略供应商”模式,供应商可获得稳定订单)。
四、垂直整合:“全域自研”的供应链核心优势
零跑的“全域自研”策略是其供应链管理的差异化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掌控:
- 三电系统100%自研:零跑是少数实现电池、电机、电控全自研的新势力车企。其自主研发的C11增程版电池(容量43.7kWh,续航180km)、200kW永磁同步电机(峰值扭矩360N·m)、高效电控系统(效率95%),不仅降低了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供应商的依赖(2024年电池自给率达85%),还提高了成本控制能力(三电系统成本较外购低20%-25%);
- 智能驾驶硬件自研:零跑的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2,算力12TOPS)、摄像头(800万像素)、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均实现自研,与软件算法(如Leapmotor Pilot 4.0)形成“硬件-软件”协同。这种协同使零跑能快速推出新功能(如2024年推出的城市NOA),无需等待供应商的硬件升级,提高了供应链的灵活性;
- 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的“精准化”:零跑对非核心零部件(如座椅、轮胎、玻璃)采用外包模式,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与欣旺达合作电池PACK,与汇川技术合作电机控制器)。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核心技术的掌控,又利用了外部供应商的规模优势(如欣旺达的电池PACK产能达100GWh/年,可满足零跑的增长需求)。
五、风险应对:供应链韧性的构建
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行业风险下,零跑通过**“多元化+备货+自研”**策略构建了供应链韧性:
- 芯片风险应对:零跑自研的凌芯系列芯片(凌芯02用于智能驾驶,凌芯03用于座舱)实现了部分芯片的自给(2024年芯片自给率达30%),同时与英伟达(Orin X芯片)、高通(骁龙8155芯片)建立多元化合作,降低了单一供应商的风险。2024年芯片短缺期间,零跑的芯片库存可满足3个月的生产需求,未出现大规模停产;
- 关键零部件备货:零跑对电池、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采取提前6-12个月备货的策略,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例如,2024年锂价上涨期间,零跑的锂库存可满足9个月的生产需求,避免了因锂价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
-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零跑2025年启动出海计划(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同步推进全球化供应链布局。例如,在欧洲建立电池组装厂(产能20GWh/年),与当地供应商(如德国大陆集团)合作,降低了区域政策风险(如欧洲的“碳关税”)。
六、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
零跑未来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
- 出海计划的供应链全球化要求: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需要适应不同市场的法规(如欧洲的R100法规)、供应商资源(如欧洲的电池供应商),这对零跑的供应链全球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智能汽车时代的供应链协同要求:智能汽车需要“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零跑的供应链需要从“零部件供应”向“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如与供应商合作开发“车-云”协同系统);
- 成本控制压力:随着销量增长,零跑需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锂、镍价格)、研发投入增加(如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研发)的成本压力。
机遇包括:
- 全域自研的规模效应:随着销量增长(2025年目标销量30万辆),零跑的自研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将产生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 智能汽车市场增长的需求拉动: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预计达5000万辆),零跑的供应链能力(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新功能)将支撑其抢占市场份额;
-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的红利:出海计划将推动零跑的供应链全球化,降低区域风险(如贸易壁垒),同时利用当地资源(如欧洲的技术、东南亚的劳动力)。
七、结论
零跑汽车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其核心优势在于**“全域自研”的垂直整合策略**(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硬件全自研)、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毛利率持续提升、营业成本率下降)、高效的营运效率(存货周转率改善、库存周转天数缩短)及韧性的风险应对(芯片自研、多元化供应商)。未来,零跑需要应对出海计划、智能汽车协同等挑战,但其供应链的核心优势将支撑其实现长期增长。
(注:本文财务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行业信息来源于企业公开声明及行业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