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亏损收窄原因分析:核心产品商业化与成本控制

分析荣昌生物2025年三季度亏损收窄原因,包括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商业化加速,研发与销售费用控制见效,以及行业环境改善等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3 分钟

荣昌生物亏损收窄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荣昌生物(688331.SH)作为国内创新药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近年来持续推进研发与商业化进程。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亏损较2024年同期明显收窄(2025年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51亿元,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本文从收入增长、成本控制、投资收益及其他收入、行业环境四大维度,结合最新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深入分析其亏损收窄的核心原因。

二、亏损收窄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收入端:核心产品商业化加速,收入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财务数据,荣昌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总收入1.72亿元(2024年全年收入1.715亿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收入增长显著。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创新药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 泰它西普(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作为公司首款获批上市的创新药,2025年以来受益于医保覆盖范围扩大(2024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及临床需求释放,销售额持续增长。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三季度泰它西普销售额约1.2亿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
  • 维迪西妥单抗(ADC药物,治疗胃癌):2024年获批上市后,凭借其精准靶向性与临床疗效,迅速抢占胃癌治疗市场份额。2025年三季度销售额约0.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直接提升了公司的营收基数,为亏损收窄奠定了基础。

(二)成本端:研发与销售费用控制见效,费用增速放缓

亏损收窄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研发支出(RD)与销售费用(SG&A)的增速放缓:

  • 研发支出(RD):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为8.91亿元(2024年全年研发支出约10亿元),虽绝对额仍较高,但增速较2024年同期(2024年三季度研发支出约7.5亿元)放缓(2025年三季度增速约1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