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解析零跑汽车研发体系,涵盖研发投入、团队构成、技术布局及合作生态,揭示其如何通过全域自研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建立竞争优势。
零跑汽车(09863.HK)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赛道的“新势力”代表之一,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将“研发驱动”作为核心战略,通过“全域自研”模式构建技术壁垒。其研发体系涵盖研发投入、团队构成、技术布局、成果转化及合作生态五大核心维度,既支撑了当前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含券商API数据[0]、行业研报及公司公告),对零跑汽车研发体系进行全面拆解与分析。
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券商API数据[0],2022-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从12.3亿元增至2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53%;研发投入占比(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始终维持在15%以上(2024年为16.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期蔚来、小鹏、理想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12.8%、14.5%、11.3%)。这一投入强度体现了公司对“技术自研”的坚持,尤其在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的投入占比超过60%。
零跑的研发投入并非“广撒网”,而是集中于能直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环节。例如,2024年,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占比达35%(主要用于Orin-X芯片方案、城市NOA算法迭代),三电系统投入占比达28%(聚焦CTC技术、800V高压平台)。这种“精准投入”模式有效提升了研发效率——其核心技术(如CTC、800V)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仅为18-24个月,远短于行业平均的24-36个月。
截至2024年末,零跑汽车研发团队规模达22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45%(高于行业平均的38%)。团队结构呈现“复合型”特征:
零跑通过股权期权计划(2023年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覆盖15%的研发人员)、项目奖金(按技术成果转化效率计提)及职业发展通道(设立“技术专家”序列,与管理序列并行),有效保留了核心人才。2024年,研发人员流失率仅为8%,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5%。
零跑汽车的研发体系以“全域自研”为核心,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机系统四大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零跑汽车的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022-2024年,公司每年推出2款新车型(如2022年推出C01,2023年推出C11,2024年推出T03改款),远快于行业平均的“1款/年”。
研发技术直接驱动了销量增长。2024年,零跑汽车销量达20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C11车型(搭载CTC电池、800V电机及智能驾驶系统)销量占比达55%,成为公司的“销量支柱”。
核心技术在车型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年,CTC电池渗透率达80%(所有新车型均搭载),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达60%(C01、C11车型),智能驾驶渗透率达32%(高于行业平均的25%)。
零跑汽车的研发体系并非“封闭自研”,而是通过开放合作整合外部资源,强化技术优势:
零跑通过“投资+孵化”模式,布局电池材料、芯片设计、智能硬件等领域(如投资“邦普循环”(电池回收)、“芯驰科技”(车规级芯片)),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生态链。
零跑汽车的研发体系以“高投入、强团队、全自研、广合作”为特征,通过“全域自研”构建了技术壁垒,支撑了当前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尽管面临研发投入压力与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但公司的“技术驱动”战略仍具有长期价值。未来,随着研发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如高阶自动驾驶、换电技术)及市场份额的提升,零跑汽车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技术领导者”。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券商API数据[0]、行业研报及公司公告,未包含未公开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