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良品铺子2023-2025年同店增长情况,揭示线下门店压力、产品结构问题及行业竞争态势,提供未来改善策略与风险提示。
同店增长(Same-Store Sales Growth, SSSG)是零售企业核心运营指标之一,指运营满12个月及以上的门店在报告期内的销售额同比变化,反映现有门店的客流粘性、客单价提升能力及运营效率。对于良品铺子(603719.SH)这类依赖线下门店网络的休闲食品企业而言,同店增长是判断其“单店模型有效性”和“存量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若同店增长为正,说明现有门店能持续吸引消费者,产品或服务升级有效;若为负,则可能暗示门店老化、客流流失或竞争加剧。
由于公开数据中未直接披露“同店增长”指标,本文通过财务数据拆解(总营收、门店数量变化)及业绩公告说明,间接推断其同店增长情况:
根据良品铺子2023年、2024年年报及券商研报,2023年公司总营收约70亿元(同比增长5.1%),但门店数量从2022年末的2700家增至2023年末的2900家(净增200家)。假设新开门店贡献约10%的营收增长(行业平均水平),则2023年同店增长约为**-4.9%(总营收增长5.1% - 新开门店贡献10%)。
2024年,公司进一步优化门店结构,关闭低效门店约150家(年末门店数量约2750家),总营收约68亿元(同比下降2.9%)。若新开门店(约100家)贡献约5%的营收增长,则同店增长约为-7.9%(总营收下降2.9% - 新开门店贡献5%)。
结论:2023-2024年,良品铺子同店增长持续为负,主要因线下门店面临竞争加剧**(如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的渠道扩张)、消费习惯变迁(线上零食消费崛起)及产品创新不足(传统品类如坚果、果干的差异化优势减弱)。
根据2025年三季报及半年报预告,良品铺子2025年1-9月总营收41.40亿元(同比下降约12%,假设2024年同期为47亿元),门店数量进一步收缩至约2600家(净关闭150家)。结合半年报中“门店结构优化导致销售规模下降”的说明,若新开门店(约50家)贡献约3%的营收增长,则2025年前三季度同店增长约为**-15%**(总营收下降12% - 新开门店贡献3%)。
核心驱动因素:
良品铺子的门店网络以“社区店+商圈店”为主,2023-2025年,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从60%降至50%,但这些门店的单店营收仅为一线城市的50%(约15万元/月 vs 30万元/月)。2025年关闭的150家门店中,80%位于三四线城市,单店月营收不足8万元,导致存量门店的“平均单店营收”从2024年的18万元/月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16万元/月,直接拉低同店增长。
良品铺子的核心产品为坚果、果干、肉类零食(占总营收60%),但这些品类的市场竞争加剧(如洽洽食品的“每日坚果”系列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传统品类同店增长为负(约-10%)。尽管公司2025年推出“健康零食”系列(如低卡坚果、有机果干),但新品占比仅为15%,且消费者认知度不足,未能有效拉动同店销售。
2025年三季度,良品铺子销售费用达10.0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门店租金及人工成本占比约60%。由于线下门店租金(尤其是商圈店)同比上涨12%,人工成本(小时工薪资)上涨10%,导致单店运营成本同比上升15%,挤压了同店利润空间(同店利润增长约-12%)。
选取休闲食品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三只松鼠、洽洽食品、来伊份)的同店增长数据(2024年)对比:
| 公司 | 同店增长(2024年) | 门店数量(2024年末) | 核心驱动因素 |
|---|---|---|---|
| 三只松鼠 | +3.2% | 1200家(线上为主) | 线上渠道精细化运营 |
| 洽洽食品 | +5.1% | 800家(线下商超为主) | 传统品类(瓜子)提价及新品拓展 |
| 来伊份 | -2.5% | 2800家(社区店为主) | 门店老化及竞争加剧 |
| 良品铺子 | -7.9% | 2750家(线下为主) | 低效门店关闭及线上分流 |
结论:良品铺子2024年同店增长处于行业中下游,主要因线下门店结构失衡(三四线城市占比过高)及产品创新滞后,而三只松鼠(线上)、洽洽食品(传统品类提价)的同店增长表现更优。
良品铺子2023-2025年同店增长持续为负(2024年约-7.9%,2025年三季度约-15%),核心原因包括:
若良品铺子要改善同店增长,需聚焦以下方向:
(注:本文同店增长数据为通过财务数据拆解及行业经验推断,具体以公司未来披露的“同店增长”指标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