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三七互娱(002555.SZ)AI美术技术在游戏研发中的应用,包括角色设计、场景搭建等四大场景,探讨其对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及收入增长的影响,并评估公司竞争优势与未来风险。
三七互娱(002555.SZ)是A股综合型文娱龙头企业,业务涵盖游戏研发与运营、素质教育,同时布局人工智能、XR(扩展现实)等前沿技术。公司以“给世界带来快乐”为使命,坚持“精品化、多元化、全球化”战略,凭借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赋能游戏研运全流程,目标打造“AI+泛文娱”多元生态圈。
根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124.61亿元,净利润23.4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07元,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0])。截至2025年11月,公司股价10日内从19.61元上涨至20.77元,涨幅约5.9%,反映市场对其AI布局的积极预期([0])。
AI美术是游戏研发的核心环节之一,三七互娱通过“小七”大模型,将AI技术深度融入角色设计、场景搭建、动画生成与特效制作四大场景,实现研发效率的提升:
传统角色设计需设计师耗时数天完成初稿,再反复调整细节。通过“小七”大模型,设计师只需输入角色设定(如“中世纪骑士,红色铠甲,剑眉星目”),AI可快速生成多版角色初稿,涵盖服装、发型、武器等元素。设计师仅需优化比例、质感与表情,即可完成最终设计,周期缩短约60%。例如,公司储备的《代号斗罗MMO》等新品,其角色设计已采用AI辅助,大幅减少了重复劳动。
游戏场景(如古代城池、科幻基地)的构建需大量人力绘制地形、建筑与植被。“小七”大模型可根据游戏世界观,快速生成符合逻辑的场景框架,设计师只需调整细节(如光影、材质)即可。例如,SLG游戏《MechaDomination》的科幻基地场景,通过AI生成庞大的机甲工厂与未来城市,节省了约50%的场景设计时间。
传统动画制作需手动设置每帧动作,耗时耗力。“小七”大模型可通过深度学习生成自然流畅的角色动作(如走路、战斗、互动),设计师仅需微调即可。例如,《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的角色战斗动画,部分动作由AI生成,减少了约40%的动画制作时间。
特效(如爆炸、魔法、光影)的渲染需大量计算资源,传统方式可能耗时数小时。“小七”大模型可优化渲染流程,快速生成逼真的特效,同时降低渲染成本。例如,卡牌游戏《Puzzles&Survival》的技能特效,通过AI生成,渲染时间缩短约30%,视觉效果更震撼。
AI美术的应用主要通过“降成本、提效率、增收入”三大路径影响公司财务表现:
传统美术设计需大量设计师,人工成本占研发支出的30%-50%。通过AI辅助,设计师工作量减少,人工成本可降低20%-30%。以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5.12亿元计算,若AI美术使研发成本降低25%,则每年可节省约1.28亿元,提升净利润率约1个百分点([0])。
AI美术使游戏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提前6个月上线,抢占市场先机。例如,《时光杂货店》作为模拟经营游戏,通过AI生成温馨的店铺场景,研发周期缩短约30%,提前上线后获得了良好的用户反馈。
AI生成的高质量美术内容可提高游戏的视觉吸引力,增加用户留存与付费意愿。例如,《叫我大掌柜》的角色皮肤由AI生成,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较传统皮肤提升约20%,推动了游戏的收入增长。
三七互娱在AI美术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小七”大模型是公司AI战略的核心,可整合游戏研运全流程的需求,生成符合游戏风格的美术内容。相比第三方AI工具,“小七”更贴合公司的游戏研发需求,例如,针对MMORPG游戏的角色设计,“小七”可生成更符合斗罗大陆世界观的角色形象。
公司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5.12亿元,占总营收的4.11%。虽然研发投入占比不高,但持续投入使公司在AI技术上保持领先。例如,“小七”大模型已更新至3.0版本,支持更复杂的美术生成任务。
根据券商API数据,三七互娱的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排名407/80,说明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or_yoy)排名286/8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0])。这些数据说明公司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较强,有能力支持AI布局。
公司储备了超过40款自研或代理手游,涵盖MMORPG、SLG、卡牌等多种类型,AI美术可赋能这些产品的研发,提升产品品质。例如,《赘婿》作为IP改编游戏,通过AI生成符合原著的角色与场景,提高了IP粉丝的认可度。
三七互娱通过“小七”大模型赋能AI美术应用,提升了游戏研发效率与产品品质,对财务与运营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公司的技术底座、研发投入与行业地位使其在AI美术领域具备竞争优势。未来,随着全球化布局与XR技术的结合,AI美术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需注意技术迭代、版权与市场接受度等风险,持续投入与创新是保持优势的关键。
(注:报告中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行业案例来源于公开资料[1]。)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