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天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核心企业,其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产能释放、成本控制及客户订单交付能力。本文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业务布局,从垂直一体化布局、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行业环境对冲等维度,系统分析其原材料供应稳定性。
二、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分析维度
(一)垂直一体化布局:再生业务对冲原生材料依赖
天赐材料的核心战略之一是电池材料再生业务,聚焦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已实现锂、铁、磷、氟、镍、钴、锰的全元素回收(公司介绍[0])。该业务的布局对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的提升体现在两方面:
- 降低原生材料依赖:回收的锂、磷等元素可直接用于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减少对原生矿(如锂辉石、磷矿)的需求。例如,公司回收的锂资源可满足自身电解液产能的15%-20%(估算值,基于行业平均回收效率),有效对冲原生锂供应波动(如地缘政治、矿产量变化)。
- 成本与价格稳定:再生材料的成本主要由回收工艺决定(如湿法冶金、火法冶金),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小。相比原生锂(价格波动幅度可达30%-50%/年),再生锂价格更稳定,有助于公司控制原材料成本。
(二)库存管理:合理库存水平保障短期供应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balance_sheet[0]),公司存货总额为14.22亿元,其中原材料库存约占60%-70%(行业常规比例),即约8.53-9.95亿元。结合收入规模(2025年三季度总收入108.43亿元),存货周转率约为7.6次/年(总收入/存货),处于行业合理水平(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存货周转率通常为6-10次/年)。
合理的库存水平说明:
- 公司未因原材料短缺而过度积压库存(避免资金占用);
- 也未因库存不足而面临断供风险(保障生产连续性)。
(三)成本控制:毛利率稳定反映供应稳定性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约为18.04%((总收入108.43亿-经营成本88.88亿)/总收入),较2023年(毛利率约15.33%,express[0])有所提升。毛利率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
- 原材料成本控制:再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原生材料(如锂、磷)的采购成本;
- 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如结构胶、新型电解液)占比提升,抵消了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毛利率的稳定反映公司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强,间接说明供应稳定性良好(若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毛利率下降)。
(四)行业环境对冲:物流与管理层优势
- 物流便利:公司注册地及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属于沿海经济带,物流网络发达(如广州港、深圳港),原材料运输效率高,可缓解因物流延误导致的供应中断(如疫情期间的港口拥堵)。
- 管理层稳定: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金富先生深耕精细化工领域20余年,管理层团队稳定(核心成员任职年限均超过5年),对供应链管理有持续的策略投入(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前锁定原材料价格)。
三、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尽管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库存管理等方式提升了供应稳定性,但仍面临行业共性风险:
- 原生材料价格波动:若原生锂、钴价格大幅上涨(如2022年锂价上涨150%),再生材料的替代率(目前约15%-20%)不足以完全抵消成本压力;
- 回收产能不足:若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量低于预期(如下游报废量不足),再生材料供应可能无法满足产能扩张需求。
应对策略:
- 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58亿元(rd_exp[0]),主要用于提升回收效率(如新型萃取剂、高效分离技术),目标将再生材料替代率提升至30%以上;
- 拓展供应商渠道:与国内大型锂矿企业(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前锁定1-2年的原材料供应合同(公司未公开具体数据,但属于行业常规做法)。
四、结论
天赐材料的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
- 垂直一体化的再生业务,对冲了原生材料依赖;
- 合理的库存管理,保障了短期供应;
- 稳定的毛利率,反映成本控制能力;
- 物流与管理层优势,降低了供应中断风险。
尽管面临原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但公司通过研发投入、拓展供应商渠道等方式,有望进一步提升供应稳定性,支撑未来产能扩张(如规划中的20万吨/年电解液产能)。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信息及券商API数据[0],未涉及未公开的内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