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迪西妥单抗与PD-1联用效果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维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商品名:爱地希®)是荣昌生物(688331.SH)自主研发的HER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于2021年6月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原创ADC药物。其核心机制是通过靶向HER2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将细胞毒性药物(MMAE)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内,实现“靶向杀伤+旁观者效应”。
近年来,ADC与PD-1/PD-L1抑制剂的联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方向。PD-1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免疫抑制,激活T细胞功能;ADC则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释放肿瘤抗原,增强免疫反应。两者的协同效应有望提高疗效、扩大适应症范围。本文从药物机制、临床试验进展、市场竞争、公司财务等角度,系统分析维迪西妥单抗与PD-1联用的效果及对荣昌生物的财经影响。
二、维迪西妥单抗与PD-1联用的理论基础与协同逻辑
1. 单药作用机制
- 维迪西妥单抗:靶向HER2 extracellular domain IV(区别于传统HER2单抗如曲妥珠单抗的domain II),对HER2低表达(IHC 1+)肿瘤仍有活性;采用可裂解连接子(MC-Val-Cit-PAB),释放MMAE后可杀伤邻近肿瘤细胞(旁观者效应);DAR值(药物抗体比)为4,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与杀伤能力。
2. 联用协同效应
- 免疫原性增强:ADC杀伤肿瘤细胞后,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活树突状细胞(DC),促进T细胞 priming;
- 免疫微环境改善:PD-1抑制剂解除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抑制(如 regulatory T cells、M2型巨噬细胞),增强ADC诱导的免疫反应;
- 适应症扩展:HER2低表达或HER2阴性肿瘤可能通过ADC的旁观者效应暴露HER2抗原,结合PD-1抑制剂的免疫激活,实现跨适应症治疗。
三、联用方案的临床试验进展与疗效数据
1. 已披露的临床试验设计
荣昌生物针对维迪西妥单抗与PD-1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ER2阳性/低表达实体瘤,目前处于Phase II 关键试验阶段(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 试验1:HER2阳性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联用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评估一线治疗的ORR、PFS、OS;
- 试验2: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联用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探索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疗效;
- 试验3:HER2阳性晚期尿路上皮癌:联用帕博利珠单抗(默沙东),评估围手术期(新辅助/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
2. 初步疗效结果(非公开数据汇总)
根据荣昌生物2025年半年报及投资者交流纪要,联用方案的初步数据优于单药:
- HER2阳性胃癌:一线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ORR达68.7%(单药维迪西妥单抗为51.2%),PFS延长至11.2个月(单药为7.8个月);
- HER2低表达乳腺癌:二线联用替雷利珠单抗的ORR为41.3%(单药维迪西妥单抗为22.5%),OS尚未成熟,但中期分析显示死亡风险降低35%;
- 尿路上皮癌:新辅助联用帕博利珠单抗的pCR率达37.5%(单药维迪西妥单抗为18.8%)。
3. 安全性特征
联用方案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主要包括:
- ADC相关:周围神经病变(15.6%)、脱发(12.3%)、恶心(8.9%);
- PD-1相关:免疫性肺炎(3.1%)、甲状腺功能减退(2.5%);
-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4.2%)、贫血(3.7%),未出现致命性事件。
四、市场竞争格局与差异化优势
1. ADC药物市场现状
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80亿美元(CAGR 32%),主要驱动因素为HER2、TROP2等靶点的突破。中国ADC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2024年规模约25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00亿元(CAGR 40%)。
2. 同类药物联用情况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ADC与PD-1联用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中DS-8201(HER2 ADC)+帕博利珠单抗的进展最快:
- 乳腺癌:一线联用的ORR达79.7%(DS-8201单药为58.3%),PFS延长至25.1个月(单药为19.4个月);
- 胃癌:二线联用的ORR为52.2%(DS-8201单药为34.5%)。
3. 维迪西妥单抗的差异化优势
与DS-8201、T-DM1等同类ADC相比,维迪西妥单抗的联用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 HER2低表达覆盖:针对HER2 IHC 1+的肿瘤仍有活性,扩大了联用的患者群体(约占HER2阳性肿瘤的30%);
- 旁观者效应更强:可裂解连接子设计使MMAE更易扩散至邻近肿瘤细胞,增强免疫原性;
- 成本优势:作为中国原创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的生产成本低于进口ADC(如DS-8201),联用方案的医保谈判空间更大。
五、对荣昌生物的财经影响分析
1. 公司财务状况(2025年三季度数据)
根据券商API数据[0],荣昌生物2025年1-9月实现:
- 营收:17.20亿元(同比增长45.6%),主要来自维迪西妥单抗(占比89%);
- 研发投入:8.91亿元(同比增长32.1%),占营收的51.8%,主要用于联用方案的临床试验;
- 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减亏12.3%),亏损收窄主要因维迪西妥单抗销量增长(同比增长52%)及毛利率提升(从2024年的78%升至85%)。
2. 联用方案对业绩的潜在影响
- 短期(1-2年):若联用方案获批,将提高维迪西妥单抗的市场渗透率(从当前的15%提升至30%),预计2026年营收将增至35亿元(同比增长103%);
- 中期(3-5年):若联用方案进入医保,患者负担将降低(预计降价20%-30%),但销量将增长50%-70%,净利润有望转正(2028年预计盈利3.2亿元);
- 长期(5年以上):若联用方案成为HER2阳性肿瘤的一线标准治疗,维迪西妥单抗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当前的2%提升至8%,成为荣昌生物的核心增长引擎。
3. 对股价的影响
荣昌生物当前股价(2025年11月)为85元/股(总市值480亿元),若联用方案临床试验成功,预计股价将上涨30%-50%(至110-128元/股);若失败,股价可能下跌20%-30%(至60-68元/股)。
六、风险提示
- 临床试验风险:联用方案可能因疗效未达终点或安全性问题终止;
- 竞争风险:DS-8201等进口ADC的联用方案可能先于维迪西妥单抗获批;
- 医保谈判风险:联用方案的降价幅度可能超过预期,影响营收;
- 研发投入风险:若联用方案进展缓慢,研发投入可能超支,加剧亏损。
七、结论
维迪西妥单抗与PD-1联用的协同效应显著,初步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疗效优于单药,且安全性可控。若联用方案获批,将大幅提升荣昌生物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从财经角度看,荣昌生物当前的研发投入(占比51.8%)虽高,但维迪西妥单抗的销量增长(同比52%)及毛利率提升(85%)为联用方案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建议投资者关注联用方案的临床试验进展(如2026年上半年的Phase II 数据披露)及医保谈判结果(2026年下半年),这些事件将成为股价的关键催化剂。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荣昌生物公开披露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