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剖析以岭药业销售费用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包括销售费用精准控制、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行业政策影响及研发投入贡献,揭示其中药龙头的成本优化策略与未来趋势。
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100%)是衡量企业销售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以岭药业(002603.SZ)作为中药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销售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约23.06%,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2-3个百分点)。本文通过财务数据拆解、行业环境分析及公司策略调整等维度,系统剖析其销售费用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根据券商API数据[0],以岭药业2023-2025年销售费用及营业收入表现如下(单位:万元):
| 年份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三季度 |
|---|---|---|---|
| 销售费用 | 182,345 | 165,789 | 135,297 |
| 营业收入 | 654,210 | 601,567 | 586,760 |
| 销售费用率 | 27.87% | 27.56% | 23.06% |
从数据看,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4.5个百分点,主要驱动因素为销售费用的大幅收缩(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18.4%)及营业收入的温和恢复(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46%,但较2023年同期仍保持稳定)。
销售费用的收缩是销售费用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以岭药业的销售费用主要由广告促销费(占比约40%)、销售人员薪酬(占比约30%)、经销商佣金(占比约20%)及运输/差旅费(占比约10%)构成。2025年以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
营业收入的结构升级是销售费用率下降的重要支撑。以岭药业近年来加大了创新中药(如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的推广力度,此类产品毛利率(约75%)远高于传统中药(约55%)。2025年三季度,创新中药销售额占比约35%,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8个百分点。
创新中药的高毛利特性使得公司在保持营业收入稳定的同时,无需投入大量销售费用即可实现利润增长。例如,芪苈强心胶囊2025年三季度销售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0%,但销售费用仅增长约5%,推动该产品销售费用率从2024年的28%下降至2025年的22%。
中药行业近年来受带量采购(2023年中药饮片带量采购覆盖18个省份)、医保谈判(2024年12种中药纳入医保目录)等政策影响,企业销售模式从“渠道驱动”向“产品驱动”转型。以岭药业作为中药创新龙头,其核心产品连花清瘟(2024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医保谈判获得了稳定的销量保障,无需投入大量销售费用进行渠道推广。
此外,带量采购政策降低了经销商的议价能力,公司得以优化经销商体系(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佣金比例),进一步压缩了销售费用。
以岭药业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8%),重点布局中药创新药(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1类新药)及中药国际化(连花清瘟在东南亚、欧洲的注册进展)。研发投入的增加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壁垒与品牌溢价,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减少了对销售费用的依赖。例如,参松养心胶囊(2023年获批美国FDA二期临床)的销售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5%,但销售费用仅增长约3%。
从中药行业排名看(券商API数据[0]),以岭药业的销售费用率(23.06%)低于行业均值(约26%),且排名从2024年的第35位上升至2025年的第22位(行业共69家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销售费用控制能力(销售费用率排名第19位)与营业收入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占比排名第12位)。
对比同行业公司(如白云山、云南白药),以岭药业的销售费用率下降幅度更大(白云山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其创新中药占比更高(白云山创新中药占比约20%,以岭药业约35%)及销售模式更高效(以岭药业直销比例约30%,白云山约20%)。
以岭药业销售费用率下降是销售成本控制、营业收入结构优化、行业政策驱动及研发投入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销售费用的精准化控制(如广告促销费压缩、销售团队优化)是直接原因,而创新中药占比提升与研发投入的间接贡献则是长期驱动因素。
未来,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连花清瘟在欧洲的注册预计2026年完成)及创新药的逐步上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预计2027年获批),以岭药业的销售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预计2026年销售费用率约21%),销售效率与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注: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