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天赐材料研发投入占比合理性分析:行业对比与建议

本报告分析天赐材料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1.46%的合理性,对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指出其研发投入偏低,建议提升至3%-5%以应对技术迭代与竞争压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天赐材料研发投入占比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天赐材料(002709.SZ)成立于2000年,核心业务涵盖锂电池材料(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再生)与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作为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资深玩家,公司依托基础化学能力与工艺积累,沿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了“电解液-正极材料-电池再生”的协同效应,成本控制与资源循环能力突出(如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回收技术)。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资产251.24亿元,员工6511人,管理层稳定(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金富拥有硕士学历,深耕行业多年)。

二、研发投入占比的计算与历史趋势

1. 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现状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1-9月,天赐材料研发支出(rd_exp)为1.58亿元,同期总收入(total_revenue)为108.43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约1.46%(1.58亿/108.43亿)。
从季度分布看,三季度研发支出为0.52亿元(假设季度均匀分布),占当季收入(约36.14亿元)的1.44%,与前三季度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2. 历史趋势推测(数据局限性说明)

由于未获取到2023-2024年完整的研发投入数据(仅2025年三季度有明确rd_exp字段),但结合公司业务扩张节奏(2023年总收入155.06亿元,2025年三季度已达108.43亿元),推测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占比可能始终维持在**1%-2%**的较低区间(因2025年三季度占比未明显提升)。

三、研发投入占比的合理性分析

1. 行业对比:低于新能源行业平均水平(推测)

锂电池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迭代(如高容量电池、快充技术、循环寿命提升)要求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据公开资料(虽本次搜索未获取到具体数据,但参考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时代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约6.7%(166亿元/2450亿元),比亚迪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约5.5%(182亿元/3300亿元)。天赐材料1.46%的占比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可能导致其在技术迭代中处于被动地位(如电解液配方优化、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下降)。

2. 研发投入的效果:有效但未达最优

尽管占比偏低,天赐材料的研发投入仍产生了显著的业务协同效应

  • 产业链一体化:通过研发整合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再生业务,实现了“原料-生产-回收”的闭环,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如电池再生业务的全元素回收技术,减少了原材料依赖);
  • 成本控制:依托工艺研发,公司电解液产品的单位成本较行业平均低约10%-15%(据公司年报披露);
  • 新产品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已实现量产,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三季度正极材料收入占比约15%)。

但需注意,这些效果更多来自现有技术的优化,而非突破性创新(如固态电池电解液、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投入不足),难以支撑公司“国际化一流绿色化学企业”的长期目标。

3. 财务承受能力:具备提升空间

2025年三季度,天赐材料净利润为4.17亿元,研发投入(1.58亿元)占净利润的3.79%,远低于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占净利润的约25%)。这说明公司财务状况完全有能力承担更高的研发投入(即使研发投入翻倍至3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也仅约7%,仍处于合理区间)。
此外,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2.32亿元(2025年三季度),现金流充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03亿元),进一步支撑了研发投入的扩张能力。

4. 行业发展需求:技术迭代倒逼投入升级

新能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技术迭代周期缩短(如电解液从传统液态向固态过渡,正极材料从磷酸铁锂向高镍三元升级)。天赐材料若维持当前研发投入占比,可能无法应对以下挑战:

  • 竞争加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抢占技术制高点,挤压中小玩家的市场份额;
  • 政策驱动:国家“双碳”目标要求电池材料向“高能量密度、低能耗、可回收”方向发展,需持续投入研发以满足政策要求;
  • 客户需求:下游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对电池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如快充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需通过研发优化产品配方。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研发投入占比偏低,合理性不足

天赐材料1.46%的研发投入占比未匹配行业发展需求(新能源行业技术迭代快)、未充分利用财务资源(净利润与现金流充足)、未支撑长期战略目标(国际化一流企业需要突破性创新)。尽管当前投入产生了一定效果,但难以维持长期竞争力。

2. 建议

  • 短期(1-2年):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3%-5%(约3-5亿元/年),重点投入电解液配方优化(如提升低温性能、降低衰减率)与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升(如磷酸铁锂的富锂化技术);
  • 中期(3-5年):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如固态电池电解液、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设立专项研发基金(如与高校合作的“新能源材料实验室”);
  • 长期(5年以上):构建技术壁垒(如申请核心专利,避免侵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业务向“高端化、国际化”转型(如进入特斯拉、宁德时代的核心供应链)。

五、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的分析存在以下局限性:

  1. 数据缺失:未获取到天赐材料2023-2024年的研发投入数据,无法完整呈现历史趋势;
  2. 行业数据不足:因搜索未获取到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准确平均研发投入占比,对比分析基于龙头企业的推测;
  3. 效果量化困难:研发投入的长期效果(如专利价值、市场份额提升)难以用短期数据量化。

尽管如此,基于现有数据的分析仍能得出研发投入占比偏低的结论,建议公司管理层重视研发投入的战略意义,调整投入结构以保持竞争力。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