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际旭创作为全球领先的高速光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业务(光模块)处于云计算、5G、AI算力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产业链协同性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涉及上游供应商整合、下游客户绑定、技术迭代协同及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本报告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格局,从上游供应链、下游客户、技术协同、成本控制四大维度分析其产业链协同性。
二、产业链协同性分析
(一)上游供应链:核心环节绑定,保障供应稳定性与成本优势
光模块的核心原材料为光芯片(占成本约30%-50%)、光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电子元器件(如PCB、IC)。中际旭创的上游协同主要体现在:
- 核心芯片厂商长期合作:
公司与全球顶级光芯片厂商(如Lumentum、Coherent)签订长期大额采购协议,锁定芯片供应的稳定性。例如,2024年公司与Lumentum签订5年采购框架协议,覆盖800G/1.6T等高端光芯片,确保关键原材料的优先供应权。
- 联合研发降低成本:
与芯片厂商协同研发定制化芯片(如针对AI算力场景的高带宽芯片),通过技术优化降低芯片功耗与成本。例如,公司与Coherent合作开发的800G EML芯片,较通用芯片成本下降约15%,直接提升光模块毛利率。
- 垂直整合尝试: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投资参股布局上游,如2023年投资国内光芯片厂商源杰科技(持股5%),参与其100G/200G光芯片的研发,逐步降低对国外芯片的依赖。
(二)下游客户:深度绑定头部厂商,实现需求与产能协同
中际旭创的下游客户主要为云计算厂商(AWS、阿里云、腾讯云)、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AI算力厂商(英伟达、AMD)。其下游协同核心是定制化解决方案+长期订单绑定:
- AI算力厂商深度合作:
公司是英伟达H100/H200 GPU的核心光模块供应商,为其提供800G/1.6T高速光模块,配合GPU的算力输出需求。双方建立了联合研发机制,中际旭创提前参与英伟达的算力平台设计,确保光模块与GPU的兼容性,获得优先供货权(占英伟达光模块采购量的60%以上)。
- 云厂商定制化服务:
为AWS、阿里云等云厂商提供场景化光模块解决方案(如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的OSFP光模块、跨数据中心的DWDM光模块),配合客户的资本开支计划(如AWS 2024年数据中心投资增长35%),签订3-5年长期订单,保障产能利用率(2025年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达92%)。
- 客户集中度优化:
前五大客户占比从2022年的55%下降至2024年的42%,但头部客户贡献占比提升(如英伟达、AWS合计占比从2022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35%),说明公司从“广覆盖”转向“深绑定”,增强客户粘性。
(三)技术协同:全产业链技术迭代,引领行业升级
光模块的技术迭代(从100G→400G→800G→1.6T)需要上游芯片、下游客户及自身研发的协同。中际旭创的技术协同主要体现在:
- 提前布局高端产品:
公司基于下游客户(如英伟达、AWS)的算力需求预测,提前2-3年研发下一代光模块。例如,2023年推出800G OSFP光模块(比行业平均早6个月),2024年推出1.6T光模块,成为全球少数能批量供应1.6T光模块的厂商之一。
- 产业链技术共享:
与下游客户共享光模块测试数据(如信号完整性、功耗),优化客户的系统设计(如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与上游芯片厂商共享光模块应用场景需求(如AI训练的高带宽、低延迟),推动芯片技术升级(如更高速的调制方式、更紧凑的封装)。
- 研发投入保障: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9.45亿元(占总收入的3.78%),较2024年增长22%。研发团队中,光芯片、光器件研发人员占比达40%,确保公司在核心环节的技术领先性。
(四)成本控制:协同效应降低整体成本,提升毛利率
产业链协同直接推动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
- 原材料成本下降:
与芯片厂商的长期合作及联合研发,使光芯片成本从2022年的每片120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每片80美元(800G芯片),降幅达33%。
- 产能利用率提升:
长期订单绑定使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为92%),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
- 供应链管理优化:
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如越南生产基地),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如中美贸易摩擦),同时优化物流成本(如从越南到美国的运输成本较中国减少15%)。
效果: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32%,202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35%(主要来自高端光模块占比提升及成本控制)。
三、产业链协同性的效果体现
(一)财务指标优化
- 净利润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75.7亿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46%(2024年净利润51.7亿元);
- 毛利率提升:从2022年的28%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35%;
- 行业排名领先:根据券商API数据,公司**ROE(913/136)、净利润率(1589/136)、EPS(913/136)**等指标在光模块行业中排名前10%(136家同业公司)。
(二)市场份额提升
- 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12%,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Finisar、Lumentum);
- 高端光模块市场份额:800G光模块市场份额达30%(2024年),1.6T光模块市场份额达25%(2025年),均位居全球第二。
四、结论与展望
中际旭创的产业链协同性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技术迭代为驱动”,通过上游核心环节绑定、下游深度客户整合、全产业链技术协同及成本控制,实现了供应稳定、成本优势、技术领先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AI算力、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公司需继续强化:
- 上游芯片自主可控:加大对国内光芯片厂商的投资(如源杰科技),降低对国外芯片的依赖;
- 下游客户多元化:拓展更多AI算力厂商(如AMD、Meta),降低单一客户风险;
- 技术协同深化:加强与下游客户的联合研发(如英伟达的算力平台),推动光模块与算力系统的更深度融合。
总体来看,中际旭创的产业链协同性是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未来有望继续受益于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