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建筑基建业务的行业环境、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及竞争优势,探讨其在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及绿色数字基建中的增长潜力,揭示未来6%-8%的年增速前景。
基建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其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绑定。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列为重点任务,提出“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基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规模和质量”。2024年,国家发改委累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超6000亿元,重点支持基建项目落地;需求层面,城市群建设(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新型城镇化(预计2025年城镇化率达65%)及“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基建需求持续释放)构成基建投资的核心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9%,2025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回升至6.3%,显示基建市场仍具备较强韧性。
中国建筑(601668.SH)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其基建业务是五大核心板块(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新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覆盖:基础设施领域涵盖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核电、水务环保、新能源等多个细分赛道,经营区域覆盖国内所有省区市及海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如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印尼雅万高铁等“一带一路”项目);全产业链优势:具备“设计规划-工程建设-投资开发-运营管理-科技创新”全流程能力,可提供“投融建管运”一体化解决方案,如通过PPP模式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项目,提升项目盈利性与可持续性;新业务拓展:积极布局绿色基建(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电站)、数字基建(智能建造、BIM技术应用),2024年新业务收入占比达12%,成为基建业务的增长新引擎。
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看,中国建筑基建业务的规模与效益保持稳定: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建智能化水平”,预计2025年新型基建市场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公司在5G基站、人工智能、新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布局(如与华为合作的智能工地项目)将受益于政策红利;“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基建需求持续释放(如东南亚、中东地区的铁路、港口项目),公司海外基建业务有望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
中国新型城镇化率(2024年为64.7%)仍处于上升阶段,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建设需要大量基建投资(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区域协调发展(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也将带动基建项目落地,公司作为区域基建的核心参与者(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将获得更多项目资源。
公司在绿色基建(如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电站)、数字基建(如智能建造、BIM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4年研发投入达120亿元,同比增长18%),这些技术将提升基建项目的效率与可持续性,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基建”的需求,成为公司基建业务的新增长动力。
中国建筑的基建业务具备政策支持、规模优势、技术创新及全球化布局的核心竞争力,尽管面临短期宏观经济压力与成本波动风险,但长期前景向好。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推进、新型基建需求的释放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拓展,公司基建业务有望保持6%-8%的年增速,尤其是在绿色基建、数字基建等领域的布局,将为公司带来长期增长动力。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为估算值,基于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常规比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