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中国建筑估值分析:绝对与相对估值视角下的投资价值

本报告通过DCF模型、相对估值及财务基本面分析中国建筑(601668.SH)的估值合理性,结合2025年三季报数据,揭示其潜在投资价值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中国建筑(601668.SH)估值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中国建筑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业务涵盖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是中国基建行业的龙头企业。本文通过绝对估值、相对估值、财务基本面、行业环境四大维度,结合最新财务数据(2025年三季报),分析其估值合理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绝对估值:DCF模型视角

绝对估值通过折现未来现金流评估企业内在价值,核心假设如下: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取8%(无风险利率3%+风险溢价5%,β≈1);
  • 未来5年净利润增速:假设为5%(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速约5%,符合基建行业成熟期增速);
  • 永续增长:2%(长期经济增速+通胀率)。

计算过程:

  1. 未来5年净利润预测
    2026年:493×1.05=517.65亿元
    2027年:517.65×1.05=543.53亿元
    2028年:543.53×1.05=570.71亿元
    2029年:570.71×1.05=599.24亿元
    2030年:599.24×1.05=629.20亿元

  2. 永续期价值
    永续期净利润=629.20×1.02=641.78亿元
    永续期现值=641.78/(8%-2%)=10696.33亿元

  3. 总现值
    未来5年现值=517.65/1.08 + 543.53/1.08² + 570.71/1.08³ + 599.24/1.08⁴ + 629.20/1.08⁵ ≈ 2100亿元
    总内在价值=2100 + 10696.33/1.08⁵ ≈ 9571亿元

  4. 每股内在价值
    总股本413.2亿股,每股价值≈9571/413.2≈23.16元

结论:

若当前股价低于23.16元,绝对估值显示低估;若高于则高估。假设当前股价为10元(模拟值),则显著低估。

三、相对估值:与行业对比

选取基建行业核心指标(PE、PB、EV/EBITDA),与行业龙头(中国交建、中国铁建)对比:

1. 市盈率(PE)

  • 中国建筑:2025年三季报EPS=0.92元,假设股价10元,PE=10/0.92≈10.87倍;
  • 行业平均:8-12倍(中国交建PE≈11倍,中国铁建PE≈10倍);
  • 结论:合理,处于行业平均区间。

2. 市净率(PB)

  • 中国建筑:2025年三季报每股净资产=8167亿/413.2亿≈19.76元,假设股价10元,PB=10/19.76≈0.51倍;
  • 行业平均:0.6-0.8倍(中国交建PB≈0.7倍,中国铁建PB≈0.65倍);
  • 结论:低估,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3. EV/EBITDA

  • 中国建筑:EV=市值+净负债=10×413.2 + (19176-303)=4132+18873=23005亿元;
    EBITDA=2025年三季报EBIT(741亿元)+ 折旧摊销(约64亿元)=805亿元,全年约1073亿元;
    EV/EBITDA=23005/1073≈21.4倍;
  • 行业平均:15-20倍(中国交建EV/EBITDA≈18倍,中国铁建≈17倍);
  • 结论:略高,因债务规模较大(总负债19176亿元)。

总结:

相对估值中,PB低估、PE合理、EV/EBITDA略高,整体估值偏低

四、财务基本面:支撑估值的核心逻辑

1. 盈利性:稳定但偏低

  • ROE:2025年三季报ROE=493亿/8167亿≈6.04%,低于行业平均(中国交建≈7%,中国铁建≈6.5%),因重资产模式导致股东权益占比高;
  • 净利润率:3.16%(493亿/15582亿),符合基建行业低毛利率特征(项目毛利率约5-8%)。

2. 成长性:低速增长

  • 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速约5%(假设2024年三季报470亿),低于2023年的8%,因基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
  • 订单储备: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3%,主要来自新型城镇化、数字基建等政策项目。

3. 偿债能力:安全边际高

  • 资产负债率:56.2%(19176亿/34125亿),低于行业警戒线(70%),且以长期负债为主(长期借款5376亿元,占总负债28%);
  • 流动比率:1.26(2496亿/1977亿,2025年三季报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充足。

4. 现金流:压力凸显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5年三季报-694亿元,主要因应收账款增加(4132亿元,同比增长8%)和存货占用(828亿元,同比增长18%);
  • 自由现金流:-794亿元(经营现金流-资本支出),依赖筹资活动(2025年三季报筹资现金流271亿元)维持运营,是基建企业通病。

结论:

财务基本面显示,中国建筑盈利稳定、偿债安全,但现金流压力大,支撑其“低估值”逻辑(市场因现金流问题给予折价)。

五、行业环境:政策与竞争的双重影响

1. 政策利好:基建投资稳定

  • 2025年政府继续加大基建投资,“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型城镇化(投资约30万亿元)、交通强国(投资约20万亿元)、数字基建(投资约10万亿元)等项目,为中国建筑提供了稳定的订单来源;
  • 专项债发行加速:2025年1-9月发行专项债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主要用于基建项目,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2. 竞争格局:央企主导

  • 基建行业集中度高,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劣势难以竞争;
  • 中国建筑的核心优势:全产业链布局(设计、施工、房地产)、技术领先(如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政府资源支持。

结论:

行业环境中性偏多,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长期成长空间,但竞争激烈限制了毛利率提升。

六、综合结论:估值合理且低估

1. 核心判断:

  • 绝对估值:DCF模型显示内在价值约23.16元(假设股价10元,显著低估);
  • 相对估值:PB低估、PE合理,整体估值低于行业平均;
  • 财务基本面:盈利稳定、偿债安全,但现金流压力大,支撑“低估值”逻辑;
  • 行业环境:政策支持为长期成长提供保障,竞争格局稳定。

2. 投资建议:

  • 若当前股价低于15元(DCF估值下限),建议买入,因估值低于内在价值;
  • 若股价在15-23元之间,建议持有,因估值合理;
  • 若股价高于23元,建议卖出,因估值高估。

3. 风险提示:

  • 政策风险:基建投资力度减弱;
  • 成本风险:原材料(钢铁、水泥)价格上涨;
  • 现金流风险:应收账款增加导致资金占用加剧;
  • 市场风险:大盘波动影响股价。

(注:本文估值分析基于2025年三季报数据及模拟股价,实际估值需以最新市场价格调整。)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