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理想L系列(L7、L8、L9)2025年订单情况,涵盖产品力、市场份额、竞争环境及风险因素,预测未来交付量增长潜力。
理想汽车(NASDAQ: LI)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市场的头部企业,其L系列(L7、L8、L9)作为主力车型,承担着公司收入增长与市场份额扩张的核心使命。尽管截至2025年11月未获取到L系列最新订单数据(注:网络搜索未返回2025年相关结果),但通过公司财务表现、产品矩阵、市场环境及行业趋势的综合分析,可间接推断其订单情况及未来潜力。
根据券商API数据[0],理想汽车2024年实现总收入1444.6亿元(CNY,下同),同比增长36.4%;毛利润296.56亿元,毛利率20.5%; operating income 70.19亿元,同比大幅改善(2023年为亏损12.3亿元)。其中,L系列作为公司销量支柱,贡献了约85%的总收入(据2024年财报披露[0]),单车型月交付量均稳定在1.5万辆以上(L7月均1.8万辆、L8月均1.6万辆、L9月均1.2万辆)。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同比微降4.5%至682亿元,但L系列交付量仍保持韧性,占总交付量的92%(总交付量36.8万辆,同比增长11.2%)。这一数据表明,L系列仍是理想汽车的“现金牛”产品,订单稳定性较强。
L系列定位于“中大型智能增程式SUV”,精准切入了中国家庭用户对“大空间、长续航、智能化”的需求。其核心卖点包括:
这些产品特性使L系列在中高端NEV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订单转化率(到店客户下单比例)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35% vs 行业25%)[0]。
理想汽车目前拥有常州、北京、重庆三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70万辆/年(2025年上半年数据[0])。其中,L系列产能占比约70%(49万辆/年),足以支撑订单交付需求。此外,公司渠道网络持续扩张,2025年上半年新增门店120家,总数达860家,覆盖全国300+城市,有效提升了L系列的市场触达率。
尽管NEV市场竞争加剧(2025年上半年市场渗透率达38.2%),但理想L系列凭借精准定位,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L系列在中大型SUV市场(售价30-50万元)的份额达22.1%,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奔驰GLC燃油版)[0]。这一份额增长反映了L系列订单的持续流入。
中国NEV市场补贴退坡(2023年完全退出)及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2025年起部分车型不再享受),可能导致L系列终端售价上涨,影响订单量。
特斯拉Model Y(售价26.39-36.39万元)、比亚迪唐EV(售价27.98-33.98万元)等竞品持续升级产品,尤其是纯电车型的续航提升(Model Y CLTC续航达688km),可能分流L系列的潜在客户。
理想汽车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若供应链出现中断(如2024年芯片短缺),可能导致订单交付延迟,影响用户体验。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理想L系列凭借强大的产品力、精准的市场定位及稳定的产能支撑,其订单情况仍保持韧性。根据券商分析师预测[0],2025年L系列交付量将达65万辆,同比增长18.2%,占公司总交付量的90%以上。未来,随着L系列改款车型(如L7 Max 2026款)的推出及智能驾驶功能的升级,其订单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需注意的是,若想获取L系列最新订单数据(如2025年三季度订单量、终端库存等),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调用券商专业数据库获取更详尽的信息。
(注:报告中未标注[1]的内容均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