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电建电力业务的发展前景,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优势、财务表现及未来增长点,探讨其在双碳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电建(601669.SH)的电力业务主要聚焦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其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深度绑定。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2025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将达到6亿千瓦以上,2030年目标为12亿千瓦,新能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海外新能源项目需求提升,为中国电建的国际化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电建是全球能源电力领域的综合特大型建筑集团,业务覆盖投资开发、规划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项目运营全流程,具备“懂水熟电”的核心技术优势(如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大坝建设,风电/光伏的选址与施工)。其拥有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设计综合甲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等顶级资质,承担了国家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规划、审查职能,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公司长期深耕水电、新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如高海拔风电、漂浮式光伏、大型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截至2025年三季报,公司拥有16.4万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占比约30%,为业务扩张提供了人才支撑。
中国电建是全球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的领导者,海外业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如东南亚、非洲、南美)。例如,公司参与建设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等,均体现了其国际化运营能力。
根据2025年三季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实现总收入4395.53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101.12亿元(同比增长15.6%),基本每股收益0.41元。其中,电力业务(工程承包+投资运营)是收入的核心来源,占比约45%(2024年年报数据),且增速高于整体业务(同比增长18.2%)。
公司电力业务逐步从“工程承包为主”向“投资运营+工程承包”转型。2025年上半年,投资运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2%(同比增长25%),主要来自水电、风电项目的发电量增长(如四川雅砻江水电、云南风电项目)。工程承包业务仍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10%),受益于新能源项目(如风电光伏基地)的需求提升。
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70.32亿元(主要因工程垫资与应收账款增加),但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90.21亿元(主要来自银行借款与债券融资),支撑了业务扩张。资产负债率约70%(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偿债能力保持稳定。
公司2025年新增风电项目装机量120万千瓦、光伏项目装机量8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北(甘肃、新疆)、西南(云南、四川)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储能项目(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为新能源发电提供配套支持,2025年已中标5个储能项目(总容量200万千瓦时)。
公司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AI(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升施工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例如,在风电项目中,通过AI优化风机选址,降低了施工成本约5%;在水电项目中,BIM技术实现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缩短了工期约8%。
2025年,公司海外电力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同比增长20%),主要来自东南亚(越南、印尼)的风电项目与非洲(尼日利亚、肯尼亚)的光伏项目。未来,公司将重点拓展中东、南美等地区的新能源市场,目标是2030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0%。
工程承包业务的主要成本(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2025年钢铁价格同比上涨10%,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约8%,挤压了利润空间。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能建)进入新能源工程领域,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工程承包价格下降。
海外项目面临汇率波动、政治不稳定等风险。例如,2025年公司在某非洲国家的光伏项目因当地政策变化延迟6个月,导致成本增加约15%。
中国电建的电力业务长期前景乐观,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风险提示: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海外项目风险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中国电建的电力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提升。公司的核心优势(全产业链能力、技术储备、海外布局)使其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未来有望通过投资运营业务的扩张与新业务(储能、数字化)的落地,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建议关注公司新能源项目装机量、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