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饿了么会员体系运营分析报告(2025年)

本文深入分析饿了么2025年会员体系的运营情况,包括会员数量、ARPU、留存率等关键指标,探讨其对业务的价值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优化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饿了么会员体系运营分析报告(2025年)

一、引言

饿了么作为阿里巴巴集团(NYSE: BABA)旗下核心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其会员体系是提升用户粘性、增加收入及对抗竞争对手(如美团外卖)的关键战略工具。本文基于阿里巴巴集团公开财务数据、行业普遍规律及饿了么过往运营逻辑,从体系定位、关键指标推断、业务价值及挑战四大维度,对饿了么2025年会员体系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二、饿了么会员体系的定位与核心权益

饿了么会员体系(“超级会员”)的核心定位是**“提升用户终身价值(LTV)”,通过付费权益绑定**实现用户粘性与收入的双重增长。其核心权益围绕“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与“提升消费体验”设计,主要包括:

  1. 基础权益:每月固定数量的免配送费券(如4-6张,覆盖大部分商家)、专属红包(如满20减5元);
  2. 升级权益会员专属折扣(部分商家提供8-9折)、积分加速兑换(积分可兑换外卖券、实物商品或第三方服务);
  3. 增值权益优先配送(高峰时段缩短等待时间)、专属客服(更快解决问题)。

这些权益的设计逻辑与行业主流一致,但饿了么通过**“场景化权益拓展”**(如联合星巴克、麦当劳等品牌推出专属会员福利)差异化竞争,试图吸引高频消费用户。

三、会员运营关键指标推断(基于行业与集团数据)

由于饿了么未单独披露会员体系的详细运营数据,以下指标基于阿里巴巴集团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务数据外卖行业普遍水平推断:

1. 会员数量与付费率

  • 会员数量: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板块(饿了么+高德)2025财年活跃用户数约为3.5亿(基于集团整体用户规模及本地生活渗透率),假设饿了么会员占比约20%(行业平均水平),则饿了么会员数量约为7000万
  • 付费率:外卖行业付费会员率普遍在15%-25%之间(如美团2024年付费率约22%),假设饿了么付费率为20%,则付费会员数量约为1400万

2. ARPU(每付费会员平均收入)

  • 会员费收入:假设饿了么会员月费为15元(行业主流价格,如美团会员月费15元),则年会员费收入约为1400万×15×12=25.2亿元
  • 额外消费贡献:付费会员的订单频率通常比非会员高30%-50%(行业数据),假设每位付费会员年额外消费500元(非会员年消费约1000元),则额外收入约为1400万×500=70亿元
  • 合计ARPU:(25.2+70)亿元/1400万=680元/年(行业平均水平约600-800元)。

3. 留存率

  • 月留存率:外卖行业付费会员月留存率普遍在60%-75%之间(如美团2024年为72%),假设饿了么为65%
  • 年留存率:约为30%-45%(基于月留存率推算),即约420万付费会员能留存至次年。

四、会员体系对饿了么业务的价值

1. 提升用户粘性,对抗竞争

饿了么会员体系通过**“权益沉没成本”(如每月未使用的免配送费券)绑定用户,降低用户转向美团的概率。数据显示,付费会员的流失率比非会员低40%-60%**(行业普遍结论),有效巩固了饿了么的用户基础。

2. 增加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

  • 直接收入:会员费收入占饿了么总收入的5%-8%(行业平均水平),假设饿了么2025财年总收入为300亿元(基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板块收入占比),则会员费收入约为15-24亿元
  • 间接收入:付费会员的订单频率更高,且更倾向于选择高客单价商家(如品牌店),带动饿了么的佣金收入(佣金率约15%-20%)增长。假设每位付费会员年额外带来100元佣金收入,则间接收入约为14亿元

3. 数据驱动运营,优化用户体验

会员体系积累了用户的消费偏好、订单频率、权益使用习惯等数据,饿了么可通过这些数据优化权益设计(如根据用户喜欢的商家调整折扣)、精准推送营销信息(如向喜欢咖啡的用户推荐星巴克会员福利),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

五、会员运营的挑战与优化方向

1. 挑战

  • 权益吸引力下降:随着外卖行业竞争加剧,美团等竞争对手不断升级权益(如增加“会员日”专属福利),饿了么的基础权益(如免配送费券)对用户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 用户增长瓶颈:外卖行业用户规模已趋于稳定(2024年中国外卖用户数约5.5亿),饿了么会员增长面临“存量竞争”压力;
  • 成本压力:免配送费券、专属折扣等权益需要饿了么与商家共同承担成本,若权益力度过大,可能挤压利润空间(阿里巴巴2025财年本地生活板块利润率约3%,低于集团整体水平)。

2. 优化方向

  • 权益个性化: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提供定制化权益(如向高频咖啡用户提供“星巴克免配送费”权益),提升权益的使用率;
  • 跨界合作:联合更多品牌(如奶茶店、便利店)推出专属会员福利,拓展权益场景,吸引更多用户;
  • 数据赋能商家:向商家提供会员消费数据,帮助商家优化产品设计(如根据会员偏好推出新品),提高商家参与会员体系的积极性;
  • 价格策略优化:推出“连续包月”“季度卡”等灵活定价方式,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提高付费率。

六、结论

饿了么会员体系作为其核心增长引擎,通过权益绑定实现了用户粘性与收入的双重提升。尽管面临权益吸引力下降用户增长瓶颈的挑战,但通过个性化权益设计跨界合作数据赋能,仍有机会进一步优化运营效果。

由于饿了么未单独披露会员体系的详细数据,本文分析基于阿里巴巴集团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普遍情况,实际运营效果可能有所差异。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