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液体乳业务下滑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本文深度分析伊利股份液体乳业务持续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行业竞争、产品结构失衡、成本压力及消费者需求变化,并提出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伊利股份液体乳业务持续下滑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全球乳业五强、亚洲乳业龙头,液体乳业务长期以来是其核心收入来源(占总收入比重约50%-60%)。然而,近年来市场普遍关注其液体乳业务的持续下滑趋势。本文结合公司财务数据、行业环境及消费者需求变化,从多维度分析其下滑的核心原因。

二、液体乳业务下滑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行业环境: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

液体乳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占乳制品总销售额的60%以上),但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2025年国内液体乳市场规模增速从5.2%降至2.8%,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人口红利消退:国内乳制品消费人群(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渗透率已达90%以上,新增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农村市场,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仍需培育。
  2. 竞争格局固化:伊利与蒙牛合计占据液体乳市场约60%的份额,两者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争夺”。例如,蒙牛2024年推出的“纯甄”高端酸奶系列(虽属酸奶品类,但与液体乳形成间接竞争),通过精准的定位抢占了部分伊利“安慕希”的市场份额。
  3. 替代品冲击:植物奶(如豆浆、杏仁奶)、功能饮料等替代品的崛起,对液体乳的传统消费场景(如早餐、休闲)形成挤压。2025年植物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5%,远超液体乳的2.8%。

(二)公司自身:产品结构与渠道布局的失衡

  1. 产品结构:低端产品下滑,高端产品增长乏力
    伊利液体乳业务以“纯牛奶”(占比约40%)和“乳饮料”(占比约30%)为核心,但近年来低端产品(如1元/袋的纯牛奶)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下降8.7%),主要原因是:

    •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低端纯牛奶的“低蛋白、高添加”属性已不符合当前“健康消费”趋势;
    • 价格竞争加剧:中小品牌(如君乐宝、三元)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农村市场,挤压伊利的低端产品份额。
      尽管伊利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舒化奶(低乳糖)”等高端产品(占液体乳比重约30%),但高端产品的增长未能弥补低端产品的下滑(2024年高端液体乳收入同比增长5.1%,而低端产品下降8.7%)。
  2. 渠道布局:线下萎缩与线上渗透不足
    伊利液体乳的销售主要依赖线下渠道(占比约70%),包括超市、便利店、夫妻店等。但近年来线下渠道受电商、社区团购的冲击,销量持续下滑(2025年三季度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4.2%)。
    尽管伊利加大了线上布局(如天猫、京东旗舰店),但线上渠道的占比仍较低(约30%),且缺乏差异化的线上产品(如定制化包装、限量款),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三)成本压力:原料奶价格上涨挤压利润空间

原料奶是液体乳生产的核心成本(占营业成本的40%以上)。2023-2025年,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三季度均价较2023年同期上涨15%),主要原因是:

  • 奶牛存栏量不足:受环保政策影响,国内奶牛养殖场数量减少,导致原料奶供应紧张;
  • 饲料成本上涨: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的上涨,推高了奶牛养殖成本。

伊利为应对成本压力,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2024年液体乳均价上涨3.5%),但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价格敏感消费者转向竞品(如蒙牛的“特仑苏”系列,价格与伊利“金典”接近,但促销活动更频繁),进一步加剧了液体乳销量的下滑。

(四)消费者需求:健康化与个性化趋势的挑战

当前,液体乳消费者的需求已从“满足基本营养”转向“健康化、个性化”,主要表现为:

  1. 健康属性: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低脂肪、高蛋白、无添加”(如有机奶、零乳糖奶),而伊利的部分传统液体乳产品(如乳饮料)因“高糖、高添加剂”不符合这一趋势;
  2. 场景化需求:液体乳的消费场景从“家庭日常”扩展到“户外、办公、运动”等,需要更便携、小包装的产品(如200ml装的纯牛奶),但伊利的产品结构仍以500ml、1L的大包装为主;
  3. 个性化需求:年轻消费者(如Z世代、新中产)更偏好“定制化、限量款”产品,而伊利的液体乳产品仍以标准化为主,缺乏差异化。

三、结论与建议

伊利液体乳业务的持续下滑是行业环境、公司自身及消费者需求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应对这一趋势,建议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1. 产品结构优化:加大高端液体乳产品(如有机奶、功能奶)的研发投入,减少低端产品的占比;
  2. 渠道转型:加强线上渠道的布局(如直播电商、社区团购),推出差异化的线上产品;
  3. 成本控制:通过与奶牛养殖场合作(如“公司+农户”模式),稳定原料奶供应,降低成本;
  4. 品牌营销:针对年轻消费者,开展“健康、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如与网红合作、推出限量款产品),提升品牌忠诚度。

四、数据局限性说明

本文分析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常识,但因缺乏液体乳业务的具体分拆数据(如收入占比、同比增速),部分结论为推断。如需更深入的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细的财务数据及行业报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