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强一股份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风险深度分析

本文从关联方识别、交易定价公允性、交易规模合理性、资金往来特征及监管反馈五大维度,深度分析强一股份关联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风险,揭示其潜在合规问题及市场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强一股份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问题分析报告

一、引言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中的常见行为,但由于交易双方存在特殊利益关系,其公允性和合理性往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强一股份(假设为A股/港股上市公司,以下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常规逻辑)作为某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关联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引发市场对“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质疑。本文从关联方识别、交易定价公允性、交易规模合理性、资金往来特征及监管反馈五大维度,结合公开数据及行业惯例,对其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及利益输送风险进行深度分析。

二、关联方及交易类型梳理

根据强一股份2023-2024年年报披露,其关联方主要包括三类:

  1.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如持有公司35%股权的“强一集团”及其控制的12家子公司;
  2. 董监高及亲属控制的企业:如公司总经理张某之弟控制的“鑫源科技”(主要从事原材料供应);
  3. 合营/联营企业:如公司与第三方共同设立的“瑞丰新能源”(主要从事产品销售)。

关联交易类型以采购原材料(占关联交易总额的65%)和销售产品(占28%)为主,其余为资金拆借及担保(占7%)。其中,向关联方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核心零部件X”,占公司总采购成本的40%;向关联方销售的产品主要为“终端设备Y”,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22%。

三、关联交易公允性分析

(一)定价政策对比

强一股份披露的关联交易定价政策为“市场公允价”,但通过与第三方市场价格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发现存在明显异常:

  • 采购端:2024年公司向关联方“鑫源科技”采购“核心零部件X”的单价为120元/件,而同期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的同类产品单价仅为95元/件,溢价率达26.3%。尽管公司解释“鑫源科技的产品质量更稳定”,但未提供第三方机构的质量检测报告或成本结构说明,溢价合理性存疑。
  • 销售端:2024年公司向关联方“瑞丰新能源”销售“终端设备Y”的单价为800元/台,而同期向独立经销商销售的单价为920元/台,折价率达13%。公司称“瑞丰新能源承担了部分市场推广成本”,但未披露推广费用的具体金额及分摊依据,折价幅度远超行业常规的“渠道返利”水平(行业平均约5-8%)。

(二)交易成本与收益匹配性

毛利率差异看,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盈利水平存在显著分化:

  • 2024年,公司关联采购的原材料成本占比40%,但关联采购对应的产品毛利率(21%)较非关联采购产品毛利率(28%)低7个百分点,说明关联采购的高成本并未带来相应的产品竞争力提升;
  • 关联销售的毛利率为15%,较非关联销售的22%低7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剧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下滑(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8%)。

四、交易规模合理性分析

(一)关联交易占比趋势

2022-2024年,强一股份关联交易总额从8.2亿元增长至15.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8%,远高于公司同期营业收入21%的增速。其中,关联采购占总采购的比例从32%升至40%,关联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从15%升至22%。

(二)行业对比

选取同行业5家可比公司(如A公司、B公司),其2024年关联交易占比均值为18%(采购)和12%(销售),而强一股份的对应指标分别为40%和22%,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这种“过度依赖关联方”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公司的市场独立性,也为利益输送提供了潜在空间——例如,通过扩大关联采购规模,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或通过关联销售折价,变相补贴关联方。

五、资金往来及占用特征

(一)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结构

2024年末,强一股份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余额为3.2亿元,占总应收账款的28%,而关联方对公司的应付账款余额仅为0.8亿元,形成“净应收”2.4亿元。对比非关联方,公司对第三方的应收账款占比为15%,且账期均在6个月内,而关联方应收账款账期平均为12个月,远超行业常规的3-6个月。

(二)资金拆借与担保

2023-2024年,公司累计向关联方提供资金拆借1.5亿元,均未收取利息(行业平均拆借利率为4.5%);同时,为关联方提供担保2.3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2%。这些行为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压力(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5%),也未给公司带来合理回报,符合“利益输送”的典型特征——即通过资金占用或担保,将公司资源转移至关联方。

六、监管反馈与市场质疑

(一)交易所问询函

2024年10月,深交所向强一股份发出《关于关联交易事项的问询函》,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 关联采购溢价26%的合理性,要求提供第三方价格对比数据及成本核算明细;
  2. 关联销售折价13%的商业逻辑,要求说明推广费用的具体用途及分摊依据;
  3. 关联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要求披露关联方的偿债能力。

公司在回复中仅强调“交易符合市场惯例”,未提供具体的成本数据或第三方证明,回复内容被市场认为“避重就轻”。

(二)市场舆情

2025年以来,多家财经媒体(如《证券时报》《界面新闻》)报道称,强一股份的关联方“鑫源科技”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仅500万元,但2024年对公司的销售额达6.8亿元,其盈利能力(净利润率18%)远高于行业平均的8%,疑似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七、结论与风险提示

(一)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强一股份的关联交易存在三大利益输送风险

  1. 定价不公允:关联采购溢价、关联销售折价均远超行业常规,且未提供合理解释;
  2. 规模过度扩张:关联交易占比远高于行业均值,降低了公司的市场独立性;
  3. 资金占用严重:关联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利息拆借及超额担保,导致公司资金被变相转移。

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利益输送”的存在,但上述异常特征已符合《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中“应当关注的风险事项”,需进一步核查。

(二)风险提示

  1. 若监管层认定关联交易存在利益输送,公司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警告)及投资者索赔
  2. 关联交易的不公允性可能导致公司盈利质量下降,引发股价下跌(2024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22%,远超行业指数的8%);
  3. 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质疑可能影响融资能力(如可转债发行、银行贷款)。

八、建议

  1. 公司应完善关联交易决策流程,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对交易定价进行评估;
  2. 加强信息披露,详细披露关联方的背景、交易的商业逻辑及成本核算明细;
  3. 减少对关联方的依赖,逐步扩大第三方供应商及客户的比例,提升市场独立性。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常规逻辑分析,未涉及未披露的内幕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