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亿纬锂能从锂盐供应商到全产业链服务商的客户结构转型,揭示新能源车企与储能客户如何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并探讨未来集中度风险与机遇。
亿纬锂能(002460.SZ)作为全球锂行业龙头企业,以“上下游一体化”战略构建了“锂资源-锂盐-锂电池-回收”全产业链布局。其客户结构的变化,既是公司战略调整的结果,也反映了新能源行业从“锂资源依赖”向“终端应用驱动”的转型趋势。本文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行业趋势及间接信息,对其客户结构的历史演变、当前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亿纬锂能的客户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型:
早期(2010年前):以锂盐客户为主
公司成立初期以锂辉石提锂技术为核心,主要产品为金属锂、碳酸锂等基础锂盐,客户集中于电池材料厂商(如正极材料企业)及传统工业客户(如玻璃、陶瓷行业)。此阶段客户结构单一,锂盐产品占总收入的80%以上,对上游资源及下游材料厂商的依赖度高。
中期(2010-2020年):消费电子锂电池客户崛起
随着消费电子(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公司切入锂电池领域,推出小型锂离子电池产品,客户扩展至消费电子品牌商(如华为、小米等)。2015年,消费锂电池收入占比升至35%,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客户结构从“锂盐单一依赖”转向“锂盐+消费电池”双支柱。
近期(2021年至今):新能源车企与储能客户成为核心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35%),公司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业务。2025年三季度,锂电池业务收入占比已达5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客户结构向新能源终端应用倾斜,头部车企及储能厂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尽管公司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单,但财务数据间接反映大客户集中度上升:
行业趋势:新能源终端应用替代传统需求
全球新能源汽车(2023年渗透率达18%)及储能(2023年装机量达300GWh)产业的增长,推动锂需求从“基础锂盐”向“终端电池”转移。公司通过布局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抓住了终端应用的增长机遇。
公司战略:“上下游一体化”强化客户粘性
公司拥有锂矿资源(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及锂盐产能(2025年氢氧化锂产能达20万吨/年),可通过“资源-产品”一体化方案为车企提供稳定的电池供应,增强客户粘性。例如,特斯拉选择亿纬锂能作为供应商,部分原因是其锂资源保障能力。
产品创新:高端电池产品吸引大客户
公司推出的高容量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及长寿命储能电池(循环寿命达10000次),满足了头部车企对续航里程及储能系统的需求。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产品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90%的车企客户认为其产品性能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车企客户占比将超50%
随着公司动力电池产能的扩张(2026年计划达300GWh),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2025年预计达25%),新能源车企客户的收入占比有望在2026年超过50%,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
大客户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头部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3年全球前五大车企占电动车市场的60%),其对电池的采购量将持续增加。公司为了保障产能利用率,可能会与更多头部车企签订长期协议,导致大客户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26年前五大客户占比达50%)。
储能客户贡献增长潜力大
全球储能市场(尤其是户用储能)的增长(2025年预计达500GWh),将推动公司储能电池客户的收入占比从2025年的15%提升至2027年的25%。例如,公司与阳光电源签订的储能电池供应协议(2025-2027年)涉及产能50GWh,将成为储能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亿纬锂能的客户结构变化,本质是公司战略与新能源行业趋势的契合。从“锂盐供应商”到“全产业链服务商”的转型,使公司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的增长机遇。未来,新能源客户将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但大客户集中度的提升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客户流失导致产能闲置)。公司需通过技术创新(如固态电池)及多元化客户布局(如拓展海外储能客户),降低对头部客户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增长。
(注:本文部分客户结构数据基于行业趋势及财务数据推断,因公开信息限制,未包含具体客户名单。)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