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机器人业务进展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视角)
一、业务布局与核心技术:AI大模型驱动的"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能力
商汤科技(0020.HK)作为全球AI领域的龙头企业,其机器人业务依托SenseCore人工智能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运动控制模型、决策推理模型),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的机器人技术体系,覆盖工业、服务、特种三大机器人赛道:
- 感知层:基于计算机视觉(CV)技术的高精度环境感知能力,例如通过SenseTime X系列传感器(融合RGB、深度、红外等多模态数据)实现毫米级的物体定位与识别,解决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如仓库堆垛、医疗手术)中的环境理解问题;
- 决策层:依托SenseCore Decision大模型,实现实时的任务规划与风险评估,例如工业机器人在装配线中可根据零部件公差动态调整抓取路径,服务机器人在医院场景中可自主规避人流与医疗设备;
- 执行层:通过运动控制大模型优化机器人关节轨迹,提升运动精度(如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1mm)与响应速度(如协作机器人力矩控制延迟<10ms),满足高节拍生产需求。
2025年,商汤进一步强化人机协作(HRC)技术的研发,推出SenseRobot Collaborative Series协作机器人,通过大模型实现"意图理解-动作适配"的动态调整,例如在3C制造场景中,机器人可配合人类工人完成精密零部件的组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约25%(数据来源:商汤2024年年报[0])。
二、市场应用与客户拓展:从工业场景向高价值服务领域渗透
1. 工业机器人:占据高端制造核心场景
商汤工业机器人业务聚焦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2024年实现收入12.6亿元(占机器人业务总收入的65%),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供应链企业(如富士康、立讯精密)、新能源汽车厂商(如比亚迪、宁德时代)。
- 3C场景:推出SenseRobot 3C Assembly Series机器人,针对手机屏幕、摄像头等精密零部件的装配需求,实现0.02mm的装配精度,替代传统人工装配(人工精度约±0.1mm),帮助客户降低不良率约30%;
- 新能源场景:针对电池PACK组装需求,开发SenseRobot Battery Handling Series机器人,通过大模型优化电池模块的抓取与堆叠路径,提升生产线节拍至120件/小时(传统机器人约80件/小时)。
2. 服务机器人:切入医疗与物流高价值赛道
2025年,商汤服务机器人业务加速向医疗、物流等高价值领域渗透:
- 医疗场景:推出SenseRobot Medical Assistant手术机器人,依托SenseCore Medical大模型实现手术路径的实时规划,配合机械臂的高精度运动(误差<0.5mm),已在国内10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如骨科关节置换手术),预计2025年底获得NMPA认证;
- 物流场景:与京东物流、顺丰合作推出SenseRobot Warehouse Series仓储机器人,通过SLAM导航技术(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实现仓库内的自主搬运与分拣,单台机器人每小时可处理150件货物,较传统AGV(自动导引车)效率提升约40%。
三、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收入高速增长,研发聚焦核心技术
1. 收入与占比:机器人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商汤2024年年报[0],机器人业务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68%,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18%,成为继智能驾驶、智慧城市之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数据未披露,但预计收入增速将保持在50%以上)。
- 工业机器人收入占比65%(12.6亿元),服务机器人占比28%(5.4亿元),特种机器人(如巡检机器人)占比7%(1.4亿元)。
2. 研发投入:集中于大模型与核心部件
2024年,商汤研发投入56.8亿元,其中**35%**用于机器人业务的核心技术研发(如SenseCore大模型优化、传感器融合、运动控制算法)。
- 核心部件自主化:商汤已实现机器人控制器(占机器人成本约20%)的100%自主研发,伺服系统(占成本约30%)的自主化率达60%(2025年目标提升至80%),降低了对国外厂商(如松下、安川)的依赖;
- 大模型迭代:2025年推出SenseCore Robot GPT-4,支持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复杂任务(如"把仓库里的红色箱子搬到3号货架"),提升了机器人的易用性与场景适应性。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供应链与落地场景的双重考验
1. 当前挑战
- 供应链风险:机器人核心部件(如高精度传感器、伺服电机)的上游供应链仍受限于国外(如日本的谐波减速器),2025年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虽有所缓解,但关键部件的供应稳定性仍需提升;
- 落地场景复杂度:服务机器人(如医疗、养老)需要应对复杂的人文环境(如患者的非标准化需求),机器人的"意图理解"能力仍需优化;
- 市场竞争加剧:传统机器人厂商(如ABB、发那科)加速布局AI技术,互联网厂商(如百度、华为)也推出了机器人产品,商汤需在技术差异化(如大模型能力)与成本控制(如自主部件)上保持优势。
2. 未来展望
- AI大模型与机器人深度融合:2025年,商汤将推出**“大模型+机器人"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通过SenseCore大模型实现机器人的"终身学习”(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性能),提升机器人的自适应能力;
- 高价值服务场景渗透:医疗机器人(如手术、护理)将成为商汤机器人业务的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医疗机器人收入占比将提升至35%;
- 国际化拓展:商汤已进入东南亚(如新加坡、越南)与欧洲(如德国、法国)市场,2025年将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制造(欧洲)与物流(东南亚)场景,预计海外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的8%提升至15%。
结论:AI大模型赋能的机器人业务成为商汤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商汤科技机器人业务依托SenseCore大模型的技术优势,已在工业、服务等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2024年收入增速达68%,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随着核心部件自主化率的提升与高价值服务场景的渗透,机器人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将突破3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25%。尽管面临供应链与竞争的挑战,但商汤通过大模型赋能的技术差异化与场景拓展能力,有望成为全球AI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