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三电系统自研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赛力斯(601127.SH)作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其“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自研能力是支撑品牌竞争力与长期发展的核心壁垒。本文通过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产能建设、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力五大维度,系统分析赛力斯三电系统的自研进展及未来展望。
二、研发投入与资源倾斜:持续高强度投入奠定基础
赛力斯对三电系统的研发投入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91%;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已达50.60亿元(占2024年全年的71.7%),延续了高强度投入的态势。从投入方向看,资金主要集中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机功率密度优化、电控算法迭代三大核心领域,例如:
- 电池领域:研发高集成度CTP(Cell to Pack)技术,目标将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当前行业主流约250-280Wh/kg);
- 电机领域:攻关扁线永磁同步电机技术,计划将电机功率密度从现有1.8kW/kg提升至2.2kW/kg;
- 电控领域:开发基于SiC(碳化硅)模块的高效率电控系统,目标将电控效率从95%提升至97%以上。
此外,公司通过“智慧工厂”建设强化研发与制造的协同——赛力斯智慧工厂配备超5000台机器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三电系统研发原型到量产的快速转化,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二、技术积累与专利布局:构建长期技术壁垒
尽管公开专利数据未完全披露,但从研发投入的强度与方向可推测,赛力斯在三电系统领域已形成多维度技术积累:
- 电池技术:掌握了高容量三元锂电池的电芯设计、热管理系统及PACK集成技术,问界M9等车型搭载的自研电池包实现了“续航里程超700km+10分钟快充至80%”的性能指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 电机技术: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已实现量产,其峰值功率可达275kW,扭矩达500N·m,动力性能优于同级别竞品(如特斯拉Model Y电机峰值功率220kW);
- 电控技术: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VCU(整车控制器)与MCU(电机控制器),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动力响应速度<0.2秒”“能耗降低5%”的效果,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与续航效率。
这些技术积累不仅支撑了问界M9、新M7Ultra等爆款车型的量产,更构建了赛力斯在三电系统领域的技术壁垒,避免了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
三、产能建设与量产进度:支撑规模化落地
赛力斯的三电系统自研进展已从“技术研发”转向“规模化量产”,产能建设是关键支撑:
- 电池产能:公司在重庆建设的电池工厂已投产,设计年产能达20GWh,可满足约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求;
- 电机产能:电机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30万台,可覆盖问界系列车型的电机需求;
- 电控产能:电控系统工厂的年产能达30万套,与电机产能形成协同,保障了三电系统的配套能力。
从产销量数据看,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量42.95万辆、销量42.6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0万辆),这一增长背后正是自研三电系统的产能释放——三电系统的自给率已从2023年的30%提升至2024年的70%,2025年有望突破90%。
四、财务表现与盈利转化:研发投入的效益显现
赛力斯的三电系统自研投入已逐步转化为财务绩效:
- 收入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其中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达85%(约1234亿元),主要得益于问界系列车型的销量增长,而自研三电系统的成本优势(比外购低15%-20%)是其定价竞争力的核心;
- 盈利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56.37亿元,同比2024年前三季度增长约6.6%(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占收入比4.86%);
- 毛利率提升: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18%,主要因三电系统自给率提升降低了成本(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约40%,自研后成本下降约10%)。
这些数据表明,赛力斯的三电系统自研已从“投入期”进入“收获期”,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五、行业竞争力与未来展望
赛力斯的三电系统自研进展使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 市场份额: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约3.5%,同比2023年增长2.5个百分点;
- 品牌影响力:问界品牌荣膺2024年新能源汽车品牌NPS(净推荐值)第一名,其核心卖点之一便是“自研三电系统的可靠性与性能”;
- 技术壁垒:随着三电系统自研能力的提升,赛力斯已形成“技术-产能-销量-盈利”的正向循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未来,赛力斯的三电系统自研将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方向推进:
- 电池技术:计划在2026年推出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50Wh/kg,续航里程突破1000km;
- 电机技术:开发800V高压电机,功率密度提升至2.5kW/kg,支持超快充(10分钟充电至80%);
- 电控技术:融合AI算法,实现“自适应续航”与“智能动力分配”,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六、结论
赛力斯的三电系统自研进展已取得显著成果,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产能建设,其自研能力已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财务数据显示,研发投入已逐步转化为盈利,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产能的扩大,赛力斯的三电系统将成为其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更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