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常山药业在GLP-1赛道的竞争格局,包括管线布局、市场前景、核心竞争力及风险挑战。艾本那肽等核心品种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近年来糖尿病及肥胖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凭借卓越的降糖、减重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常山药业(300255.SZ)作为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代表之一,其在GLP-1赛道的布局备受关注。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及网络搜索信息,从公司GLP-1管线进展、赛道竞争环境、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前景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常山药业在GLP-1领域的竞争格局。
根据券商API数据[0],常山药业的GLP-1管线主要围绕长效化及多靶点融合方向展开,目前处于临床后期的核心品种为:
从研发进度看,常山药业的GLP-1管线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尤其是艾本那肽的Ⅲ期临床数据表现优异(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5%,体重减轻3.2kg),预计2026年可提交上市申请。
根据网络搜索数据[1],2024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达8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国内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国内GLP-1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国内GLP-1赛道竞争激烈,主要玩家分为三类:
常山药业在GLP-1药物的长效化技术及生产工艺上具备优势:
公司的GLP-1管线与现有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形成协同,可提供“降糖+减重”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例如,艾本那肽与公司的胰岛素产品联合使用,可提高降糖效果,减少胰岛素用量。
常山药业拥有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如与1000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并通过电商平台(如京东大药房)销售OTC糖尿病产品,为GLP-1药物的上市奠定了渠道基础。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艾本那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试图进入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艾本那肽的Ⅲ期临床结果可能不及预期(如安全性或有效性数据不佳),导致上市延迟;
跨国药企及本土龙头的产品管线更丰富(如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口服版已上市),可能挤压常山药业的市场份额;
医保谈判价格低于预期(如艾本那肽的医保支付价可能低于公司预期),影响盈利能力。
常山药业在GLP-1赛道的布局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其核心品种艾本那肽有望在2026年上市,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尽管面临跨国药企及本土龙头的竞争,但公司的技术优势(长效化)、管线协同效应(与胰岛素产品结合)及市场拓展能力(渠道网络)使其具备一定的竞争壁垒。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GLP-1市场的快速增长,常山药业若能顺利推进艾本那肽的上市及医保谈判,有望抢占5%-8%的市场份额(约50-80亿元),成为国内GLP-1赛道的重要玩家。
数据来源:
[0] 券商API数据(常山药业2025年三季报);
[1] 网络搜索数据(2025年GLP-1市场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