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区块链游戏市场规模达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3%。本报告分析NFT、DeFi、元宇宙及Layer 2等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探讨腾讯、网易等企业的布局及监管政策。
区块链技术自2020年以来逐步渗透至游戏行业,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资产所有权确认”的核心特性,与游戏行业“虚拟资产、用户互动、社区生态”的需求高度契合。截至2025年,区块链游戏(Blockchain Game)已从早期的概念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成为游戏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应用、企业进展、监管环境、挑战与趋势五大维度,系统分析游戏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最新进展。
根据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2024年全球区块链游戏市场规模约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3%(2023年为115亿美元)。这一增速远高于传统游戏市场(2024年传统游戏市场增速约12%)。预计2025年,随着Layer 2解决方案的普及、元宇宙游戏的爆发及监管环境的完善,区块链游戏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美元,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
从区域分布看,亚洲(尤其是中国、韩国、日本)是区块链游戏的核心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北美(美国、加拿大)次之,占比约25%;欧洲(欧盟、英国)占比约10%。中国市场由于监管政策的逐步明确(如2024年央行发布《区块链游戏监管指引》),区块链游戏用户规模从2023年的800万增长至2024年的1500万,增速达87.5%。
区块链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已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实际价值创造”,核心场景包括:
NFT(非同质化代币)是区块链游戏最成熟的应用场景,其“唯一性、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彻底改变了游戏资产的所有权模式。传统游戏中,玩家购买的皮肤、道具等资产仅能在游戏内使用,所有权属于游戏公司;而区块链游戏中,这些资产以NFT形式存在,玩家拥有完全所有权,可在OpenSea、LooksRare等二级市场自由交易,甚至可以跨游戏使用(如《堡垒之夜》的NFT皮肤可在《Roblox》中使用)。
例如,2024年腾讯推出的《王者荣耀》区块链版本,将游戏中的“英雄皮肤”转化为NFT,玩家购买后可在腾讯旗下的“游戏资产交易平台”(Tencent Game Asset Platform)交易,截至2024年底,该平台累计交易金额达20亿美元。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与游戏的结合,让游戏资产具备了“金融属性”。玩家可以将游戏中的NFT资产质押至DeFi平台(如Aave、Compound),获取贷款;也可以将游戏代币(如Axie Infinity的AXS)存入流动性池,获得利息。
例如,韩国游戏公司Netmarble开发的《Lineage W》区块链版本,引入了“游戏资产质押贷款”功能:玩家可将游戏中的NFT装备质押至平台,获得稳定币贷款,用于购买更多游戏资产或提现。2024年,该功能的累计贷款金额达5亿美元,成为游戏公司新的收入来源(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达15%)。
元宇宙游戏(如《Decentraland》《The Sandbox》)需要大量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而区块链技术(如以太坊、Polygon)提供了虚拟土地所有权登记、虚拟资产交易、社区治理等核心功能。例如,《The Sandbox》中的虚拟土地以NFT形式出售,玩家可以在土地上建造虚拟建筑、举办活动,甚至将土地出租给其他玩家获取收益。2024年,《The Sandbox》虚拟土地的总交易额达12亿美元,单块土地的最高售价达250万美元。
早期区块链游戏(如Axie Infinity)面临“交易速度慢、手续费高”的问题(以太坊主链的TPS约15,手续费可达几十美元),严重影响玩家体验。Layer 2解决方案(如以太坊的Rollup、Polygon的PoS链)通过“链下处理、链上确认”的方式,将TPS提升至数千甚至数万,手续费降低至几美分。例如,2024年推出的《Axie Infinity: Origin》采用了Polygon Layer 2解决方案,交易速度从原来的几分钟缩短至几秒钟,手续费从几十美元降低至0.1美元以下,用户规模增长了3倍。
全球头部游戏厂商(腾讯、网易、索尼、微软、育碧)均已推出区块链游戏产品或平台,竞争格局逐步形成:
腾讯作为中国游戏行业的龙头,2024年推出了**“腾讯区块链游戏平台”**(Tencent Blockchain Game Platform),整合了NFT发行、交易、DeFi服务及元宇宙游戏开发工具。该平台支持第三方游戏厂商接入,截至2024年底,已有50多家游戏公司(如完美世界、三七互娱)在平台上发行了区块链游戏,累计用户达2000万。此外,腾讯还投资了多家区块链游戏公司(如《The Sandbox》的开发公司Animoca Brands),布局元宇宙游戏生态。
网易2024年推出了《逆水寒》区块链版本(《逆水寒:区块链版》),这是国内首款大型MMORPG区块链游戏。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挑战副本获得NFT道具(如武器、防具),这些道具可以在网易旗下的“网易区块链资产交易平台”交易,也可以质押至平台获得利息。《逆水寒:区块链版》上线3个月,用户规模达500万,流水达8亿美元,成为网易游戏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索尼(PlayStation)和微软(Xbox)作为全球两大游戏主机厂商,2024年分别推出了PlayStation Blockchain和Xbox Blockchain平台,支持玩家在主机游戏中使用NFT资产。例如,玩家可以在PlayStation平台上购买《战神》的NFT皮肤,然后在《蜘蛛侠》游戏中使用;也可以将Xbox游戏中的NFT道具质押至平台,获得Xbox Live会员资格。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主机游戏的用户粘性,还为厂商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如NFT交易手续费)。
育碧2023年推出了Ubisoft Quartz平台,用于发行游戏中的NFT资产(如《刺客信条》的皮肤、《彩虹六号》的道具)。2024年,育碧进一步拓展了Quartz平台的功能,允许玩家将游戏中的NFT资产与现实中的商品(如育碧周边产品)绑定。例如,玩家购买《刺客信条》的NFT皮肤后,可以获得现实中的育碧T恤,这种“虚拟-现实”的连接方式,极大提升了玩家的参与感。
区块链游戏的监管环境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24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逐步明确,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框架:
2024年,中国央行、文旅部联合发布《区块链游戏监管指引》,明确了区块链游戏的合规要求:
这些政策的出台,既规范了区块链游戏的发展,又保护了玩家的合法权益,推动中国区块链游戏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202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NFT监管框架》,明确了NFT的证券属性:如果NFT具有“投资性”(如承诺未来收益),则属于证券,需要遵守SEC的相关规定(如注册、信息披露)。这一框架的出台,为区块链游戏中的NFT资产(如游戏代币、虚拟土地)提供了明确的监管依据,避免了“监管真空”的问题。
2024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区块链游戏监管条例》,重点关注数据隐私和反垄断问题:
这些政策的出台,既保护了玩家的隐私,又促进了区块链游戏市场的公平竞争。
尽管区块链游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区块链游戏的发展趋势将围绕**“技术升级、场景拓展、生态融合”**展开:
区块链技术正在重构游戏行业的价值体系,从“游戏公司主导”转向“玩家主导”,从“虚拟资产”转向“真实价值”。尽管面临技术、监管等挑战,但随着头部厂商的加速布局、技术的不断升级及监管环境的完善,区块链游戏将成为游戏行业的核心赛道之一。对于游戏公司而言,尽早布局区块链技术,打造“区块链+游戏”的生态,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区块链游戏厂商(如腾讯、网易、育碧)及区块链技术公司(如Polygon、Solana),将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中国央行《区块链游戏监管指引》、育碧Ubisoft Quartz平台公告等。)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