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金龙鱼(002950.SZ)毛利率持续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原材料成本上涨、产品结构调整、竞争环境加剧及成本控制不力,并提出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控制等建议。
金龙鱼作为国内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食用油、大米、面粉等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业务。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约29.96%,较2023年同期的32.1%下降约2.14个百分点),引发市场关注。本文从财务数据拆解、原材料成本、产品结构、竞争环境、成本控制等维度,深入分析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原因。
根据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表1),毛利率下滑的直接驱动因素为营业成本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
金龙鱼的主要原材料为大豆、花生、小麦等农产品,其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约60%-70%。近年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受**天气因素(如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大豆主产区减产)、贸易政策(如美国大豆出口关税调整)**等影响,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加,而产品价格因行业竞争激烈无法同步上涨(2025年食用油均价仅较2023年上涨约3%),从而挤压了毛利率空间。
为抢占市场份额,公司近年来加大了低端产品(如10元/升以下的食用油、5元/斤以下的大米)的推广力度,导致低毛利率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45%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52%。例如:
食品加工行业竞争激烈,同行企业(如福临门、鲁花)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低价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满100减20”)。金龙鱼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跟进降价,导致产品价格同比下降约4%(2025年三季度食用油均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3.5%)。
价格下降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仍在上涨,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率空间。例如,2025年三季度,某款主流食用油的成本为8元/升,售价为10元/升,毛利率为20%;而2024年同期成本为7.5元/升,售价为10.5元/升,毛利率为28.6%,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共同导致毛利率下降约8.6个百分点。
除原材料成本外,公司生产与运输成本的上升也加剧了毛利率下滑:
公司部分原材料(如大豆)依赖进口,202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2023年贬值约5%,导致进口成本增加约4.5%。例如,2025年进口1吨大豆的成本为3500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00元增加约200元,进一步推高了营业成本。
金龙鱼毛利率持续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低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行及成本控制不力。为改善毛利率,公司需采取以下措施: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告及公开市场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