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赛力斯智能座舱2025年进展分析:研发投入与市场竞争力

本文分析赛力斯2025年三季度智能座舱进展,涵盖研发投入、产品矩阵、市场反馈及风险挑战,揭示其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与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赛力斯智能座舱进展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三季度)

一、引言

智能座舱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赛力斯(601127.SH)“软件定义汽车”战略的关键落地场景。尽管当前公开信息中未直接披露智能座舱的最新功能迭代或技术突破,但通过公司整体业务布局、研发投入、产品矩阵及财务表现,可间接推断其智能座舱的进展趋势及市场竞争力。

二、公司基本情况与智能座舱业务背景

赛力斯是A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科技型企业,以“AITO问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为核心产品,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2.95万辆、42.69万辆,占总产销量的86.5%、85.9%(数据来源:券商API)。智能座舱作为其产品的核心卖点之一,主要搭载于问界M9、新M7Ultra、新M7Pro等旗舰车型,融合了鸿蒙系统、多屏交互、智能语音、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旨在提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

三、智能座舱进展的间接推断

(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技术储备夯实

2024年,赛力斯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数据来源:券商API);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未单独披露,但整体营收保持高增长(1-9月营收1105.34亿元,同比增长约30%,数据来源:券商API),推测研发投入仍将维持高位。研发投入的重点之一即为智能座舱的技术升级,包括操作系统优化、交互逻辑改进、硬件算力提升(如搭载更高性能的芯片)等,以支撑“全场景智能”的用户需求。

(二)产品矩阵扩张,智能座舱覆盖度提升

2024年以来,赛力斯推出问界M9、M9大五座、新M7Ultra等多款车型,均搭载了最新的智能座舱系统(数据来源:券商API)。例如,问界M9配备了15.6英寸中控屏+25.6英寸HUD+多屏联动系统,支持手势控制、语音免唤醒等功能;新M7Ultra则升级了鸿蒙座舱3.0,增加了“超级桌面”功能,实现手机与车机的无缝衔接。产品矩阵的扩张意味着智能座舱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反映了公司对智能座舱的重视程度。

(三)市场反馈积极,支撑业绩增长

2025年三季度,赛力斯实现净利润56.37亿元,同比增长约40%(数据来源:券商API);基本每股收益3.34元,同比提升约35%(数据来源:券商API)。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而智能座舱作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无疑贡献了重要的用户吸引力。此外,AITO问界品牌2024年荣膺新能源汽车品牌NPS(净推荐值)第一名(数据来源:券商API),也从侧面反映了智能座舱的用户满意度较高。

(四)智能制造能力支撑智能座舱迭代

赛力斯智慧工厂拥有机器人超5000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来源:券商API),具备高水平的智能制造能力。这一能力不仅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高效生产,也为智能座舱的快速迭代提供了保障——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座舱功能,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缩短智能座舱的研发周期。

四、风险与挑战

尽管赛力斯智能座舱进展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风险:

  1. 技术竞争加剧: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竞争对手均在智能座舱领域加大投入,赛力斯需保持技术创新以维持领先;
  2. 供应链风险:智能座舱的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屏幕)依赖进口,供应链波动可能影响产能;
  3. 用户需求变化: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对智能座舱的功能(如自动驾驶、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变化,赛力斯需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五、结论

赛力斯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张产品矩阵、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其智能座舱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当前未披露具体的技术突破,但从业绩增长、市场反馈及研发投入等方面推断,智能座舱已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将继续支撑未来的业务增长。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如鸿蒙座舱4.0、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赛力斯智能座舱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未包含2025年四季度及之后的最新进展。)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