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夜经济开发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旅游夜经济作为“白天旅游”的延伸与补充,已成为推动区域文旅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引擎。陕西作为文化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唐、秦、汉等朝代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具备发展夜经济的先天优势。本文从市场规模、政策支撑、核心业态、企业参与及挑战机遇五大维度,对陕西旅游夜经济的开发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占比提升
根据网络搜索整理的2024-2025年数据[1],陕西旅游夜经济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态势。2024年,全省夜间文旅消费总额约为380亿元,占全年文旅总消费的28%,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夜间消费占比进一步升至31%,预计全年规模将突破450亿元。其中,西安作为核心增长极,贡献了全省夜经济规模的**65%**以上,其次是咸阳(12%)、宝鸡(8%)等城市。
从增长率看,2024年陕西夜经济增速达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主要得益于夜间消费场景的丰富(如沉浸式演出、夜间博物馆、特色餐饮街区等)和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19-35岁群体占夜间消费人数的72%)。
三、政策支撑:顶层设计与落地细则结合
陕西对旅游夜经济的支持贯穿“规划-政策-执行”全链条。顶层设计方面,《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夜陕西’品牌,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将夜经济纳入全省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任务;具体政策方面,2024年出台的《陕西省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实施意见》(陕文旅发〔2024〕18号),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三方面给予扶持:
- 对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项目,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 夜间文旅企业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1%**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延长至2025年底);
- 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夜经济贷”产品,给予利率优惠(较同期LPR低50个基点)。
此外,西安、咸阳等城市还出台了针对性细则,如西安的《关于推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回民街-钟鼓楼”打造成国际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并配套夜间交通延长(地铁运营至23:30)、灯光景观提升等措施。
四、核心业态:特色化与多元化融合
陕西旅游夜经济的核心业态围绕“文化+体验”展开,形成了四大特色板块:
- 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代表,推出“不倒翁小姐姐”“大唐迎宾礼”等夜间演出,结合灯光秀(如大雁塔北广场的“大唐盛景”灯光表演),打造“穿越式”夜间消费场景。2024年,大唐不夜城夜间游客量达1200万人次,占全年游客量的40%;
- 夜间文博消费: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推出“夜展”活动(如2025年春节期间的“秦俑夜宴”特展),结合文创产品销售(如夜间限定的“秦俑灯”“唐仕女书签”),实现“文化+消费”的转化;
- 特色餐饮街区:西安回民街、咸阳福园巷子等夜间餐饮街区,以“陕味小吃+夜间氛围”为特色,吸引游客打卡。2024年,回民街夜间餐饮收入占比达60%,其中“老孙家泡馍”“贾三灌汤包”等品牌的夜间销量较白天增长35%;
- 自然景观夜景:宝鸡太白山、汉中青木川等自然景区,推出“夜间登山”“星空露营”等项目,结合夜景照明(如太白山的“天圆地方”夜景平台),拓展夜间消费场景。
五、企业参与:本地龙头与外来资本协同
陕西旅游夜经济的企业参与呈现“本地龙头主导、外来资本补充”的格局:
- 本地企业:陕西旅游集团(以下简称“陕旅集团”)是核心参与者,旗下拥有大唐不夜城、华清宫(夜间演出《长恨歌》)等项目。2024年,陕旅集团夜间文旅收入达42亿元,占其文旅总收入的38%;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000610.SZ)则通过运营“西安城墙夜游”项目,2024年夜间收入同比增长22%;
- 外来资本:万达、融创等企业纷纷布局陕西夜经济,如万达在西安打造的“万达茂夜间主题乐园”(2025年开业),融合“娱乐+餐饮+购物”,预计年夜间游客量达300万人次;融创在咸阳开发的“清渭楼夜间文化街区”,以“秦文化”为主题,引入特色餐饮、文创店等业态。
六、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 同质化竞争:部分城市的夜经济项目存在“复制粘贴”问题,如多个城市推出“灯光秀”“美食街”,缺乏差异化特色;
- 季节性限制:陕西冬季寒冷(12-2月平均气温-5℃至5℃),夜间户外活动受到影响,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冬季夜间游客量较夏季下降30%;
- 配套设施不足:部分景区的夜间交通(如咸阳清渭楼景区的夜间公交班次少)、安全保障(如偏远景区的夜间巡逻)仍需完善。
(二)机遇
- 文旅融合趋势: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秦俑、唐墓、汉长安遗址)为夜经济提供了独特的IP,可开发“考古夜体验”“唐宫夜宴”等特色项目;
- 消费升级需求:年轻群体(Z世代、新中产)更注重“体验感”“互动性”,夜间文旅消费从“观光”向“参与”转变(如沉浸式剧本杀、夜间非遗体验);
- 政策持续支持:陕西将夜经济纳入“十四五”文旅发展重点,后续有望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如夜间消费券、人才培养计划)。
七、结论与建议
陕西旅游夜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政策支撑有力,核心业态特色鲜明。未来,需重点解决同质化竞争“季节性限制”等问题,建议:
- 强化特色IP打造:结合陕西的历史文化(如秦、唐)和地域特色(如陕北窑洞、陕南水乡),开发差异化夜间项目;
- 完善配套设施:延长夜间交通运营时间(如西安地铁1号线、2号线延长至24:00),增加夜间安保力量(如景区巡逻车、监控全覆盖);
- 推动业态创新:引入“数字+夜经济”模式(如虚拟 reality 体验、夜间直播带货),提升夜间消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总体来看,陕西旅游夜经济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全省文旅产业的“新增长极”。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整理[1],若需更精准的市场规模、企业财务数据等信息,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调用券商专业数据库获取详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