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业务的增长表现,探讨政策红利、供应链优势及品类拓展对其市场份额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增长趋势。
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自2015年以来进入高速增长期,政策驱动与消费习惯变迁是核心动力。2017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电子处方外流,2020年疫情加速了在线购药习惯的养成,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据艾瑞咨询2023年数据,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73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6.2%,渗透率从8.5%提升至12.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渗透率接近15%,行业仍处于扩张期。
京东健康(06618.HK)作为行业龙头,医药电商业务(含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是核心营收来源。根据公司年报,2019年医药电商营收为108.1亿元,2020年上市当年增至193.8亿元(增速79.3%),2021年进一步达到275.6亿元(增速42.2%),2022年保持35%的高速增长至372亿元。营收占比始终稳定在85%以上,彰显业务的核心地位。
用户数据方面,2019-2022年京东健康活跃用户数从1.2亿增长至2.5亿,CAGR达27%;客单价从72元提升至95元,主要得益于处方药、高值医疗器械等品类的占比提升(2022年处方药营收占比达38%,较2019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政策推动的“处方外流”是医药电商增长的核心引擎。2021年《关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管理的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比降至30%以下,推动处方向院外流转。京东健康通过与全国2000多家医院合作(截至2022年底),接入电子处方系统,实现“在线问诊-处方开具-药品配送”闭环,2022年电子处方量较2021年增长45%。
京东健康依托京东集团的供应链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药品仓储与配送网络。截至2022年底,拥有120个药品专用仓库(其中冷链仓库25个),覆盖31个省份、300多个城市,实现90%以上地区的次日达或当日达。这种“仓配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药品配送的时效性与安全性问题,提升了用户复购率(2022年复购率达62%,较行业平均高15个百分点)。
京东健康通过拓展品类实现用户覆盖的深化:
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呈现“双巨头+第二梯队”格局:
从增速看,京东健康2021-2022年医药电商营收增速(35%)高于阿里健康(28%),主要因京东在处方外流与高值品类中的拓展速度更快。预计2023年京东健康市场份额将提升至30%,与阿里健康持平。
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必须具备线下实体药店,且需对药品储存、运输进行全程监控。京东健康通过布局“京东大药房”线下门店(截至2022年底已开设500家),满足监管要求;同时投入10亿元升级冷链物流系统,确保药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拼多多、美团等玩家通过补贴策略抢占下沉市场,京东健康则通过“京东健康乡村”计划,与县域医院、药店合作,拓展农村市场(2022年农村地区用户增速达32%,高于城市用户的25%)。
药品采购成本与物流成本上升(2022年物流成本占比达12%,较2021年提高2个百分点),京东健康通过与药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如2023年与辉瑞签订3年独家合作协议),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优化仓库布局,提高物流效率(2022年仓库周转率较2021年提升15%)。
预计2023-2025年,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业务将保持20%-25%的增速,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综上,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业务凭借政策红利、供应链优势与品类拓展,有望在未来保持稳定增长,成为中国医药电商市场的领军企业。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