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赛力斯车电分离模式的财务表现、策略布局及行业竞争力,探讨其技术优势、市场渗透与未来展望,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车电分离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通过将车辆与电池所有权分离,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缓解电池衰减焦虑,同时推动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已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赛力斯(601127.SH)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玩家,其车电分离模式的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结合公司最新财务数据、行业背景及公开信息,从财务表现、策略布局、行业竞争力等维度展开分析。
赛力斯始创于1986年,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产品涵盖AITO问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蓝电新能源汽车等。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2.95万辆、42.6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营业收入突破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0]。
根据2025年三季报数据,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约15%(注:2024年同期净利润约46.1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3.34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0]。
从现金流来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26.49亿元,同比增长约18%,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及成本控制措施的见效;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2.03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张与研发投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9.07亿元,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0]。
赛力斯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重点布局电池技术、换电系统及智能座舱等领域[0]。公司拥有重庆、江苏等多个生产基地,其中赛力斯智慧工厂机器人数量超5000台,具备年产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为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产能保障。
赛力斯旗下AITO问界系列车型已推出车电分离版本,例如问界M5、M7等车型支持“车价+电池租赁”模式,消费者可选择购买车辆后租赁电池,降低初始购车成本约10-15万元(以电池成本约15万元计算)。2025年二季度,随着新车型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增长约30%,其中车电分离模式贡献了约20%的销量增量,显示该模式已获得市场初步认可[0]。
赛力斯与华为等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借助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模式),提升车电分离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企业合作,建立电池租赁与回收体系,确保电池的高效利用与安全回收。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已在全国布局换电站超200座,覆盖主要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重点市场[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消费者对车电分离模式的接受度提升,赛力斯有望通过以下措施推动模式进展:
赛力斯车电分离模式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财务表现稳健,技术与产能支撑充足,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尽管面临成本与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市场需求的增长,车电分离模式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赛力斯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长型企业,车电分离模式的进展值得关注。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公司换电站布局、电池租赁业务增长及毛利率变化情况,长期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增长及车电分离模式的普及。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