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车联网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赛力斯(601127.SH)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玩家,其车联网布局是支撑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的核心环节之一。车联网(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过车辆与云端、道路、行人、其他车辆的实时通信,实现智能驾驶、远程监控、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是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抓手。本文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技术投入、产品应用、合作生态、市场表现四大维度,分析赛力斯车联网的进展及潜在价值。
二、技术投入:研发强度持续提升,聚焦智能网联核心技术
赛力斯的车联网进展首先体现在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约4.86%,较2023年的3.98%进一步提升。这一投入强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占比约3.5%),显示公司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
从研发方向看,赛力斯的研发聚焦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物联网底层技术三大领域:
- 智能驾驶:公司与华为合作开发的MDC(Mobile Data Center)智能驾驶平台,支持L2+级自动驾驶功能(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其核心是通过车联网实现实时路况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 车机系统: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AITO问界系列车型,实现了车机与手机、家居的多设备协同,其背后依赖车联网的云端服务支持;
- 物联网底层技术:赛力斯智慧工厂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这些技术可迁移至车联网,用于车辆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如电池健康状态监测)。
三、产品应用:AITO问界系列成为车联网落地载体
赛力斯的车联网技术已通过AITO问界系列车型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其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卖点。根据公司介绍[0],2024年AITO问界系列销量占公司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0%以上,其智能网联功能主要包括:
- 智能座舱:搭载15.6英寸中控屏,支持语音交互、手势控制、多屏联动(如仪表盘与中控屏信息同步),通过车联网实现实时导航、在线音乐、OTA升级(Over-the-Air,空中下载);
- 自动驾驶:问界M7、M9车型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城市NOP(Navigation on Pilot,导航辅助驾驶),依赖车联网获取实时交通信号、道路施工等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
- 远程服务:车主可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启动、空调控制、车辆定位、电池电量查询等功能,这些功能均通过车联网与云端服务器交互实现。
四、合作生态:与华为深度绑定,构建车联网生态闭环
赛力斯车联网进展的另一关键驱动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华为作为全球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龙头,其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赛力斯车联网提供了底层支撑:
- 技术合作:华为向赛力斯提供MDC智能驾驶平台、鸿蒙车机系统、5G模块等核心组件,赛力斯负责车辆的研发与制造,双方形成“技术+制造”的协同模式;
- 生态协同:华为的“1+8+N”全场景智能生态(1指手机,8指电脑、平板等,N指智能设备)与赛力斯车联网对接,实现车机与手机、家居的无缝连接(如手机导航同步至车机、车机控制家居设备);
- 云端服务:华为云为赛力斯车联网提供数据存储、计算能力,支持车辆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等功能的实现。
五、市场表现:销量增长印证车联网竞争力
赛力斯车联网的市场表现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6,885辆,同比增长120%(2023年销量约194,000辆),其中AITO问界系列销量占比约65%。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是智能网联功能的用户认可:
- 用户反馈: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AITO问界系列用户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功能的满意度达85%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78%);
- 溢价能力:问界M7、M9车型的售价较同级别传统燃油车高15%-20%,其溢价主要来自智能网联功能(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
- 市场份额: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约3.2%,较2023年的1.8%提升1.4个百分点,车联网功能是其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
六、结论与展望
赛力斯车联网进展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其核心逻辑是“研发投入+产品落地+合作生态”的协同推进:
- 优势: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AITO问界系列的市场认可,为赛力斯车联网提供了坚实基础;
- 挑战:车联网技术仍面临数据安全(如车辆远程控制的安全性)、标准统一(如V2X通信协议)等问题,需持续投入解决;
- 展望:随着L3级自动驾驶的逐步落地、车联网标准的完善,赛力斯车联网有望成为其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2025年车联网相关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的10%提升至15%以上。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司公开信息,因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车联网专项数据,分析基于2024年及之前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