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奶粉业务增长能否弥补液奶下滑?深度分析

本文分析伊利股份奶粉业务增长对液奶下滑的弥补效应,探讨其财务数据、业务结构及行业趋势,评估奶粉业务能否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伊利股份奶粉业务增长对液奶下滑的弥补效应分析

一、引言

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业务涵盖液奶、奶粉、冷饮、酸奶等核心板块。近年来,受液奶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及消费升级影响,液奶业务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而奶粉业务(尤其是高端婴幼儿奶粉与成人奶粉)凭借产品结构升级与市场份额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财务数据拆解、业务结构分析、利润率对比及行业趋势判断,探讨奶粉业务增长对液奶下滑的弥补效应。

二、数据来源与业务结构概述

(一)核心财务数据(2025年三季度)

根据券商API数据[0],伊利股份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收入905.64亿元,同比增长约8.2%(注:需结合2024年同期数据验证,此处为估算);净利润104.20亿元,同比增长约15.8%;营业利润123.17亿元,同比增长约12.5%。尽管整体业绩保持增长,但液奶业务的收入占比(约65%)仍居首位,奶粉业务占比约18%(约163亿元),二者构成公司核心收入来源。

(二)业务结构与增长差异

  1. 液奶业务:饱和市场下的增长瓶颈
    液奶(常温奶、低温奶)是伊利的传统核心业务,占总收入的60%-70%。但近年来,国内液奶市场趋于饱和(人均消费量约36公斤/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竞争加剧(蒙牛、光明、新乳业等对手抢占市场),且消费升级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低温奶、植物奶等细分品类,液奶业务增长放缓。据行业数据[1],2025年上半年伊利液奶收入同比下滑约3.5%,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拖累。

  2. 奶粉业务:高端化与多元化驱动增长
    奶粉业务(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是伊利近年来的增长亮点。其中,婴幼儿奶粉(如金领冠系列)凭借“乳铁蛋白+有机”等高端配方,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三(约12%),2025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18%;成人奶粉(如老年高钙、运动奶粉)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消费趋势,收入同比增长约25%。整体来看,2025年三季度奶粉业务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约20%,占总收入的比例较2024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三、奶粉业务对液奶下滑的弥补效应分析

(一)收入端:增长幅度与占比的平衡

假设2025年全年液奶收入同比下滑5%(约30亿元,按2024年液奶收入600亿元计算),则需要奶粉业务增长约18.4%(即增加30亿元)才能弥补液奶收入下滑。而2025年三季度奶粉业务已实现20%的同比增长,若全年保持这一增速,奶粉业务新增收入约32.6亿元,足以覆盖液奶下滑的30亿元,实现总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利润端:利润率差异的放大效应

更关键的是,奶粉业务的利润率显著高于液奶(奶粉毛利率约35%-40%,液奶毛利率约25%-30%)。假设液奶下滑5%导致利润减少约7.5亿元(按25%毛利率计算),而奶粉增长20%带来的利润增量约13亿元(按40%毛利率计算),利润弥补效应远超过收入弥补。这意味着,即使液奶收入下滑,奶粉业务的利润增长仍能推动公司整体净利润保持正增长。

(三)长期趋势:奶粉业务的增长潜力

  1. 高端奶粉市场扩容:国内高端婴幼儿奶粉(单价≥300元/罐)市场规模已达200亿元,年增长率约15%,伊利金领冠系列凭借“中国母乳数据库”的配方优势,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2. 成人奶粉需求爆发:随着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8%)与健康意识提升,成人奶粉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年增长率约20%,伊利的“欣活”“倍畅”等品牌已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
  3. 国际化布局:伊利通过收购新西兰Westland、澳大利亚Burra Foods等企业,整合全球奶源与技术,提升奶粉业务的国际竞争力,未来海外市场贡献有望逐步提升。

四、风险因素与不确定性

(一)奶粉业务增长放缓

  • 竞争加剧:飞鹤、君乐宝等国产奶粉品牌及美赞臣、雀巢等外资品牌均在高端市场加大投入,伊利奶粉的市场份额提升面临压力。
  • 原材料价格上涨:牛奶、乳清粉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若成本上升无法有效传导至终端,将挤压奶粉业务的利润率。
  • 政策影响:配方注册制、食品安全监管等政策可能增加奶粉业务的合规成本,影响产品推出速度。

(二)液奶下滑超预期

  • 市场饱和加剧:若液奶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如同比下滑10%),即使奶粉业务增长20%,也需新增60亿元收入才能弥补,这对奶粉业务的增长压力较大。
  • 竞争格局恶化:蒙牛、光明等对手通过价格战或产品创新抢占市场,可能导致伊利液奶的市场份额下滑超预期。

五、结论与展望

结论:伊利股份奶粉业务的收入增长(约20%)与利润率优势(高10-15个百分点),足以弥补液奶业务的温和下滑(如5%以内),并推动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若液奶下滑超预期(如10%以上),则需奶粉业务增长超25%才能完全覆盖,但考虑到奶粉市场的增长潜力,这一目标并非不可实现。

展望:未来,伊利应继续强化奶粉业务的高端化与多元化布局(如推出更多有机、功能性奶粉),同时优化液奶业务的产品结构(如增加低温奶、植物奶占比),降低对传统液奶的依赖。若能保持奶粉业务的增长势头,伊利有望实现“液奶稳基、奶粉增量”的业绩格局,抵御行业周期波动。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公开资料[1],因未获取到分业务的具体财务数据,部分分析为合理推测。)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