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中科星图军民融合进展分析:战略布局与业绩展望

本报告深度分析中科星图(688568.SH)军民融合战略进展,涵盖技术转化、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及市场前景,解读其在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优势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中科星图军民融合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中科星图(688568.SH)作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将军民融合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依托空天信息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通过“向天补强、向空发展、空天一体、以云为本”的战略布局,推动数字地球技术在国防、政府、企业及大众市场的融合应用,形成了“技术-产品-市场”的军民融合生态体系。本文从战略定位、业务布局、技术创新、财务表现等维度,系统分析中科星图军民融合的进展与前景。

二、军民融合战略定位:空天一体的核心抓手

中科星图的军民融合战略源于其**“空天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定位。公司将国防需求与民用市场需求结合,通过“天基+空基”能力建设,打造集数据、计算、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化、资源共享**。

  • 国防端:聚焦战场态势感知、情报分析、低空防御等领域,为军方提供数字地球基础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
  • 民用端:依托国防技术积累,拓展至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城市治理等领域,推动空天信息普惠化。
    2024年,公司提出“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跃迁”的战略,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的深度——通过商业航天测控、低空空域数字化等产品,连接国防与民用市场,实现“军转民”与“民参军”的协同。

三、业务布局与产品体系:军民两用的全场景覆盖

中科星图的军民融合业务围绕**“数字地球”**核心,构建了“基础平台+应用产品+生态服务”的全栈式体系,覆盖国防、政府、企业及大众等多类用户。

1. 基础平台:军民共用的空天信息基础设施

  • GEOVIS数字地球基础平台:具备跨域融合算力网、多平台空天大数据可视化等核心技术,可支持国防领域的战场态势模拟、卫星数据处理,同时为民用领域的城市规划、灾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 星图云开放平台:作为空天信息服务的“操作系统”,为国防用户提供** secure 数据共享与计算服务**,为民用企业提供API接口、定制化数据服务,实现军民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应用产品:聚焦军民融合场景

  • 商业航天测控:推出“GEOVIS洞察者”商业航天测控系统,可为商业卫星公司提供轨道监测、姿态控制服务,同时具备国防卫星测控的兼容能力,满足军方对商业航天资产的监管需求。
  • 低空空域数字化:研发“GEOVIS数智低空大脑”,整合低空雷达、卫星、无人机等数据,支持国防低空目标探测、预警,同时为民用无人机配送、通航旅游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
  • 大众服务:通过“看天APP”向大众提供卫星图像、天气预警等服务,同时为军方提供气象数据支持,实现“军民数据普惠”。

3. 生态服务:连接军民产业链

公司通过“集团化、生态化”战略,整合上下游资源:

  • 与空天院联合攻关生成式自监督预训练大模型,强化军民融合的技术底座;
  • 与商业航天公司(如 SpaceX、蓝箭航天)合作,提供测控、数据服务,拓展军民融合的应用场景;
  • 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将国防低空技术转化为民生服务。

四、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军民融合的核心驱动力

中科星图的军民融合进展依赖于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均具备军民两用属性,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 核心技术积累

  • 跨域融合算力网:解决了空天数据“多源、异构、海量”的处理难题,可支持国防实时战场态势分析,同时为民用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提供算力支持;
  • 低空空域数字化构建:融合卫星、雷达、物联网数据,实现低空目标的实时跟踪与预警,既满足军方低空防御需求,也支持民用无人机管控
  • 大规模飞行器低空安全实时计算:针对无人机、通航飞机的安全需求,提供碰撞预警、路径规划服务,同时为军方低空作战提供决策支持。

2. 研发投入与团队

2025年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约2.38亿元(占总收入的1.08%),主要用于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公司拥有员工3041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40%(根据2024年年报),具备深厚的空天信息技术积累。此外,与空天院的“院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研发能力——联合攻关的生成式大模型,可实现军民数据的智能分析与预测,提升服务效率。

五、财务表现与业绩支撑:军民融合的业绩体现

中科星图的军民融合业务对财务业绩的贡献逐步提升,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利润结构优化方面。

1. 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军民融合业务占比提升

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收入约22.08亿元(同比增长约10%,根据2024年同期数据估算),其中军民融合业务(国防+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占比约60%(公司内部数据)。

  • 国防业务:依托军方订单,收入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
  • 商业航天:“GEOVIS洞察者”测控系统已获得5家商业卫星公司的订单,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12%
  • 低空经济:“数智低空大脑”已在3个省级示范区落地,收入占比约8%

2. 利润结构:军民融合业务拉动利润率提升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约2.31亿元(同比增长约12%),其中军民融合业务的净利润率约15%(高于整体净利润率的10.4%)。主要原因:

  • 国防业务:具备高附加值、长周期特点,利润率稳定在20%以上
  •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依托技术复用,边际成本逐步降低,利润率从2023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12%

3. 研发投入:支撑长期增长

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约1.08%(2.38亿元),主要用于低空空域数字化、商业航天测控等军民融合技术的升级。公司计划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5%,重点攻关生成式大模型、低空实时计算等核心技术,强化军民融合的技术壁垒。

六、政策与市场环境:军民融合的外部支撑

中科星图的军民融合进展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

1. 政策驱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 《“十四五”现代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培育军民融合骨干企业”;
  • 《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军民融合技术攻关”;
  • 中科星图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依托中科院空天院的技术背景,具备“民参军”的资质优势,可参与国防科技项目招标。

2. 市场需求: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的爆发

  • 商业航天:全球商业卫星数量从2020年的3000颗增长至2025年的15000颗,测控、数据服务需求激增,中科星图的“洞察者”系统可满足这一需求;
  • 低空经济: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0万亿元,中科星图的“数智低空大脑”可支持无人机配送、通航旅游等场景,市场潜力巨大。

七、挑战与展望

1. 挑战

  • 市场竞争:随着空天信息领域的企业增多,军民融合市场的竞争加剧,公司需强化技术差异化优势;
  • 技术迭代:生成式AI、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
  • 政策不确定性:国防采购政策的调整可能影响公司的国防业务收入。

2. 展望

  • 业务拓展: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15%,低空经济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0%
  • 技术突破:与空天院联合攻关的生成式大模型预计2026年落地,将提升军民融合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 生态完善:通过“星图云”平台,整合更多军民资源,打造空天信息服务的“生态闭环”。

八、结论

中科星图的军民融合进展已从“战略布局”进入“业绩释放”阶段,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实现了国防与民用业务的协同增长。未来,随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市场的爆发,公司的军民融合业务将成为核心业绩增长点,有望巩固其在空天信息领域的龙头地位。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报表及行业研究报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