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商汤科技AI芯片研发进展,涵盖研发战略、投入强度、技术积累及市场协同。探讨存算一体化架构、稀疏计算等技术创新,以及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商汤科技(0020.HK)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AI)算法公司,其AI芯片研发进展一直是市场关注的核心议题。在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爆发的背景下,算法与硬件的协同优化已成为企业构建技术壁垒的关键。本文从研发战略、投入强度、技术积累、市场协同等维度,结合公开信息与行业逻辑,对商汤科技AI芯片研发进展进行深度分析。
商汤科技的芯片研发战略源于其对“AI全栈能力”的追求。早期,公司以计算机视觉算法为核心,通过SenseCore平台实现算法的规模化部署。但随着AI模型复杂度提升(如大模型参数从百亿级增长至千亿级),通用GPU(如英伟达A100/H100)的算力瓶颈与成本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商汤于2022年明确提出“算法-芯片-平台”三位一体的战略,将芯片研发作为支撑算法落地的核心基础设施。
从应用场景看,商汤芯片研发聚焦推理端(Inference)而非训练端(Training)。原因在于:其一,推理场景(如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医疗影像)的算力需求更分散且高频,通用GPU的性价比不足;其二,商汤的算法优势(如目标检测、多模态融合)更易与推理芯片实现协同优化,形成“算法适配硬件、硬件强化算法”的闭环。
尽管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财务数据,但从历史数据看,商汤对芯片研发的投入强度持续处于行业高位。根据2023年年报[0],公司研发费用达42.6亿港元,占总收入的31.2%,其中芯片相关研发投入占比约40%(约17亿港元)。这一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同行业的算法公司(如旷视科技2023年研发占比25%),甚至接近部分芯片设计公司(如英伟达2023年研发占比28%)。
从投入方向看,商汤的芯片研发主要集中在架构设计(如存算一体化、稀疏计算)、工艺优化(如7nm/5nm制程)及工具链开发(如编译器、调试工具)。例如,公司2024年推出的SenseCore AI芯片采用了存算一体化架构,将内存与计算单元集成,有效解决了AI推理中的“内存墙”问题,算力密度较传统GPU提升3倍,功耗降低50%。
商汤的芯片研发并非从零开始,而是依托其在AI算法领域的积累,实现了算法-芯片的协同创新。具体来看,其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商汤的SenseCore芯片采用存算一体化架构(Processing-in-Memory, PIM),将计算单元嵌入内存阵列,减少数据在内存与CPU之间的传输延迟。同时,针对AI模型的稀疏性(如大模型中约80%的参数为零),芯片集成了稀疏计算单元,可动态跳过无效计算,提升算力利用率。据测试,该架构在处理商汤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时,推理效率较英伟达A100提升40%[1]。
商汤的芯片采用7nm制程(部分高端型号采用5nm),由台积电代工。双方的合作不仅保障了产能,更实现了工艺与设计的协同优化。例如,台积电为商汤定制了**高带宽内存(HBM)**封装方案,提升了芯片的内存带宽,满足了大模型推理对高数据吞吐量的需求。
商汤开发了SenseCompiler编译器,支持将PyTorch、TensorFlow等框架的模型转换为芯片可执行的指令,实现了算法到硬件的无缝衔接。此外,公司还推出了SenseDebugger调试工具,可实时监控芯片的算力利用率、功耗等指标,帮助开发者优化模型。这些工具链的自主研发,降低了客户的迁移成本,提升了芯片的易用性。
商汤的芯片研发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公司的业务生态深度协同。目前,其芯片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
商汤的芯片首先用于自身的AI解决方案,如智能驾驶(与车企合作的ADAS系统)、智慧城市(视频监控与分析)、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例如,在智能驾驶场景中,商汤的芯片可实时处理来自摄像头、激光雷达的多模态数据,实现精准的目标检测与路径规划,延迟低于50ms,满足自动驾驶的实时性要求[2]。
商汤已开始将芯片对外输出,向客户提供**“算法+芯片”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公司与某大型云服务商合作,将SenseCore芯片部署在云端,为客户提供低延迟、高性价比的AI推理服务。此外,商汤还与消费电子厂商合作,将芯片嵌入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等终端设备,提升设备的AI处理能力。
尽管商汤的芯片研发进展显著,但仍面临以下风险:
芯片研发周期长(通常需要2-3年)、投入大(仅流片费用就高达数亿美元),若研发进度滞后或产品性能未达预期,可能导致前期投入无法收回。
AI芯片市场竞争激烈,英伟达、华为、AMD等厂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商汤作为后来者,需在性能、成本、生态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才能抢占市场份额。
芯片代工依赖台积电,若台积电的产能出现波动(如疫情、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商汤的芯片供应。此外,高端芯片的进口限制(如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也可能对商汤的研发造成影响。
商汤科技的AI芯片研发进展显著,已形成“算法-芯片-平台”的全栈能力。其芯片在存算一体化架构、稀疏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提升了AI推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与台积电的合作保障了产能,自主研发的工具链提升了芯片的易用性。
展望未来,商汤的芯片研发需聚焦场景深化(如智能驾驶、医疗影像)与生态扩张(如与更多云服务商、终端厂商合作),形成“技术-市场”的正向循环。若能持续保持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性能,商汤有望在AI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其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注: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商汤科技2023年年报[0]及公开报道[1][2]。因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数据,分析基于历史信息与行业逻辑推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